行業資訊 化工 資訊詳情
二氧化碳變廢為寶:安徽淮南引領低碳新材料產業新突破
 新材料 2025-04-10 08:00:14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碳減排趨勢加速的背景下,以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為核心的綠色技術正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中國中部城市淮南市憑藉創新實踐,在傳統能源轉型與新興材料研發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成功將工業廢氣轉化為高附加值新材料,為全球低碳經濟提供了可複製的發展範例。

  一、萬噸級工業化裝置投產開啟綠色製造新篇章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4月9日,國內首套二氧化碳基新材料連續化生產裝置在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正式投產。這一項目由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導建設,其核心產品——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是目前全球單線產能最大的同類材料生產線。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一期工程占地150畝,年產5萬噸的裝置成功實現連續化生產,標誌著我國在二氧化碳高值轉化領域邁入工業化應用新階段。

  二、二氧化碳捕集轉化技術實現資源化利用

  通過攻克二氧化碳捕集、高效轉化與穩定控制等關鍵技術瓶頸,該生產線將原本需要排放的工業廢氣轉化為性能優異的新材料。項目達產後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約18萬噸,相當於永久封存超過20萬棵成年樹木一年吸收的碳量。這種"負碳生產"模式不僅解決了傳統化工行業的減排痛點,還通過化學鍵合技術使二氧化碳成為新材料的重要原料組分,真正實現"點碳成金"的技術創新。

  三、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雙贏的循環經濟模式

  項目投產後預計形成顯著經濟價值:達產後年銷售收入將突破75億元,稅收貢獻超3億元,並創造400個就業崗位。一期工程已實現年產15億元的產值規模,驗證了該技術路線的商業可行性。更值得關注的是其環境效益——每生產1噸新材料可固化約0.6噸二氧化碳,形成"原料產品碳封存"的閉環體系,為化工行業低碳轉型提供了兼具經濟性與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

  淮南市通過這一創新實踐,成功將傳統能源城市的發展路徑從"黑色增長"轉向"綠色智造"。該項目不僅填補了我國在二氧化碳基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產業化空白,更構建起"碳捕集資源化再製造"的完整產業鏈條。隨著技術疊代與產能釋放,這種循環經濟模式有望在全球範圍內推廣複製,為實現"雙碳"目標探索出一條兼具產業競爭力和生態價值的技術創新道路。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新材料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