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作為一家由高校深度參與的電力系統監測技術企業,山大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衝刺創業板IPO過程中暴露了諸多值得關注的問題。其招股書披露數據顯示,這家以電力設備監測為核心業務的企業近三年對國家電網銷售占比長期超過69%,遠超同業可比公司水平,同時校辦企業的特殊股權結構與高管任職情況引發市場多方關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力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作為山東大學全資控股的校辦企業,山大電力自2001年成立以來始終由該高校通過產業平台間接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在長達近二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該公司存在多輪教職工代持股份的情況。首輪問詢回復顯示,包括三位處級幹部在內的多名在編教師曾通過委託持股方式隱名投資。儘管代持關係已在IPO申報前完成清理,但目前核心管理層仍有多達6位高管同時持有山東大學教職身份。這種高校與企業深度交融的股權架構,在科技型企業上市案例中較為罕見。
在客戶結構方面,山大電力近三年向國家電網及其下屬企業的銷售收入占比始終維持在70%上下波動:2022年該比例達73.34%,2024年仍保持69.61%的高位。對比同業可比公司數據可見顯著差異——同行業四家上市公司同期對最大客戶銷售占比均未超過33%。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在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的業務中,非公開投標項目收入占比從2021年的23%快速攀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45.26%,這一異常增長軌跡缺乏充分解釋說明。
作為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科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山大電力的發展與高校資源深度綁定。該校官網顯示,其培養的畢業生中包括多位能源央企高層管理人員。這種特殊的人脈網絡是否影響了業務獲取方式?數據顯示,在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這個核心市場,企業通過非公開招標獲得的訂單金額占比顯著高於公開投標項目。當行業普遍遵循市場化競爭原則時,該企業卻呈現出獨特的區域性集中特徵。
在財務安排上,山大電力在2023年完成高額現金分紅後仍計劃通過IPO募集3.8億元補充流動資金,這種操作引發監管層對資金使用效率的質疑。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不足5%,而同期銷售費用率卻持續攀升至12%以上,顯示出在維持高客戶集中度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運營成本壓力。
總結而言,這家承載著高校科研轉化使命的企業,在展現電力設備監測技術實力的同時,其高度依賴單一客戶的市場結構、校企混同的治理模式以及非公開投標占比異常增長等問題構成顯著風險。隨著上市審核進入關鍵階段,如何證明業務獨立性和市場拓展能力將成為決定其IPO成敗的核心議題。在國家電網系統外開拓多元客戶、建立市場化競爭壁壘,或是這家校辦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