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自2016年啟動電力市場化改革以來,新疆通過深化市場機制創新與政策協同,在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新能源消納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截至最新統計,新疆累計完成市場化交易電量超9000億千瓦時,市場主體規模突破1.3萬家,占全區用電量比重從26.7%躍升至73.5%,標誌著電力市場已成為推動區域能源轉型的核心引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量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新疆自2015年納入國家電改試點後,通過系統性政策設計加速推進電力市場建設。數據顯示,其市場化交易電量從2016年的196億千瓦時快速增長至2024年的1500億千瓦時,年均增長率達38%;市場主體註冊量從初期不足千家擴展到如今的1.3萬家,覆蓋工業、農業及商業等多元用電領域。這一跨越式發展不僅優化了區域電力資源配置,更通過市場化手段有效降低了企業用能成本。
為提升市場靈活性與公平性,新疆建立了涵蓋年度、多月、月度及月內的全周期中長期交易體系,並首創"雙邊協商+集中競價+掛牌交易"的複合型交易模式。通過引入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形成覆蓋長短期需求的多層次交易架構。這一機制設計有效緩解了電力供需錯配問題,2024年市場化電量占全區用電量比重達到73.5%,較改革初期提升近47個百分點。
在新能源發展領域,新疆通過實施"燃煤自備電廠替代交易""綠電+綠證聯動交易"等創新機制,打破傳統打捆比例限制。2025年啟動的月內綠電周開市制度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今年一季度新能源交易電量占比突破35%,較2020年提升25個百分點。這些舉措使新疆成為全國首個全面放開新能源參與全品種中長期交易的省級電網區域。
面向"雙碳"目標,新疆正加速推進交易平台智能化升級,重點構建支持"網源荷儲"協同互動的技術支撐體系。通過完善分時電價信號傳導機制和容量成本回收渠道,計劃2025年實現新能源交易占比再突破、綠電交易規模翻番增長,為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範區提供市場驅動引擎。
新疆電力市場的跨越式發展不僅實現了電量結構的綠色轉型(新能源交易量占比三年提升超25個百分點),更通過市場化手段破解了傳統能源與清潔能源協同發展的難題。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速推進,其探索形成的"多周期+多維度"交易機制,正為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可複製的經驗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