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受國際政策調整影響,中國跨境電商正經歷結構性挑戰。近期,以京東、百度、拼多多為代表的頭部電商平台加速布局「出口轉內銷」賽道,通過流量扶持、資金補貼等舉措為外貿企業提供數位化轉型通道。同時,跨境物流與支付領域也同步響應,探索多元化市場策略,共同構建內外聯動的產業新生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美國終止對華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稅政策後,跨境電商成本上升壓力加劇。為應對這一挑戰,京東宣布設立2000億元專項採購資金,並啟動「出口轉內銷」計劃;百度則通過AI技術與流量資源支持100萬家企業轉型,愛採購平台發放百萬份補助金降低國內銷售門檻;阿里巴巴旗下1688推出全託管服務,聯合金融機構提供信用貸款,重點扶持服裝、輕工等受衝擊嚴重的行業。拼多多執行董事明確表示,將優先保障中小製造業的穩定發展,通過「千億補貼」計劃承擔轉型成本與風險。抖音、美團、騰訊等平台也同步上線綠色通道,分別以流量傾斜、倉儲合作和數位化生態為切入點,預計新增超1000億元銷售規模。
跨境政策變動不僅影響電商企業,更波及上下游供應鏈。海運市場數據顯示,美加航線運力正部分轉移至歐地航線以分散風險,船公司加速制定航線預案。某國際貨運負責人透露,美國方向的跨境電商單量短期下滑,但物流企業已通過動態調價和客戶溝通緩解壓力。在海外市場拓展層面,深圳某家紡企業選擇向歐洲遷移供應鏈,並加大對新興市場的布局;敦煌網、阿里巴巴等平台美區App下載量逆勢上漲,則印證海外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持續需求。
面對國內市場激烈競爭,電商平台通過差異化策略避免「內卷」。京東針對外貿企業設立24小時響應小組,並組織采銷團隊下沉產業帶提供駐點服務;天貓開通「藍星計劃」專屬通道,由專人指導企業適應國內規則。數據顯示,已有近3000家外貿企業與京東接洽合作。行業分析人士強調,轉型需聚焦增量空間而非存量爭奪,建議通過「以舊換新」等政策引導消費新增量,並推動企業強化研發能力、探索海外倉模式,在物流效率和市場多元化上尋找突破點。
總結
從平台資源傾斜到產業鏈協同調整,再到競爭策略的創新,中國跨境電商正構建起內外雙循環的新路徑。通過網際網路技術賦能與供應鏈資源整合,「出口轉內銷」不僅是政策驅動下的應急舉措,更是企業提升抗風險能力、挖掘市場潛力的戰略機遇。未來,如何平衡國內外市場布局、避免同質化競爭,將成為決定轉型成效的關鍵變量,而增量市場的開拓或將成為破局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