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曾經被視為高端水果的藍莓、車厘子、陽光玫瑰等,如今正逐漸走進普通消費者的果盤。這些水果從「貴族」到「平民」的身份轉變,不僅反映了中國水果種植業的快速發展,也揭示了市場供需關係的深刻變化。隨著國產替代的加速和種植技術的提升,這些水果的價格大幅下降,成為更多人日常消費的選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水果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紅富士蘋果、紅顏草莓、陽光玫瑰、車厘子等水果,曾經因進口渠道稀缺和運輸成本高昂而價格不菲。然而,隨著國內種植面積的擴大和技術的成熟,這些水果逐漸實現了國產替代,價格也隨之大幅下降。
以紅富士蘋果為例,上世紀80年代,進口紅富士蘋果售價高達6元/斤,而當時城鎮居民月均工資不足百元。到了90年代,國內果農開始大面積引種紅富士果苗,種植技術逐步成熟,產量快速攀升。到1995年,紅富士價格已跌至3元/斤上下,且這個價格至今仍基本穩定。
類似的故事也在紅顏草莓、陽光玫瑰和車厘子等水果上重演。紅顏草莓在2000年左右風靡全國時,身價一度比肩紅富士當年,曾賣到上百元一斤。但隨著丹東等地大規模種植,近期其價格迅速腰斬,現在一斤不到20元。陽光玫瑰青提剛流行時動輒售價上百元一斤,而去年來,大量國產陽光玫瑰集中上市,如今也掉入了十元檔的價位。車厘子往年售價七八十元一斤,今年價格一度跌破了20元/斤。
中國消費者對進口高端水果的強烈需求,背後不僅是購買力的提升,還有對進口水果品質的潛在偏好。很多消費者主觀上認為,進口水果在品質上優於國產水果,他們願意花費較高價格為「洋標籤」買單。
然而,隨著中國農業技術的發展,這些所謂的「壟斷優勢」正在被打破。經過種植技術的不斷升級和品種的不斷改良,我國已具備了一些優質水果品種的生產條件。現在,雲南、山東、廣東等地依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先進的栽培技術,已經能夠實現藍莓的全年供應;暖棚種植技術的提升,讓國產大櫻桃的產量和品質都上了新台階;陽光玫瑰青提經過十多年本土化適應與技術改良後,在外觀、口感和汁水上已經能與進口品類相媲美。
很多高價水果可以讓海外的種植戶和貿易商盈利豐厚,但在國內都免不了利潤率變低、果農虧損的情況,這和國內水果生意模式有關。在一些國家,農業產業通常由機構統一管控。比如日本的農協會依據歷年銷售情況和市場形勢,為農戶提出種植計劃,以保障水果的價格。
而中國農業生產以個體戶為主,生產經營高度分散。由於缺乏專業的信息支持和科學的生產規劃,果農們容易追隨市場潮流,集中種植某些品種。尤其是在高端水果領域,種植熱潮往往導致大量同種水果集中上市,供大於求的局面讓價格迅速下跌。
由於缺乏統一的種植和管理標準,許多果農為追求產量而忽視了水果的品質。如近年來受歡迎的陽光玫瑰青提,價格是降下來了,但不少消費者反映其口感不如之前,原因正是部分果農為提高產量而犧牲了水果的品質。陽光玫瑰的最佳畝產應控制在2000斤左右,但許多農戶盲目追求高產,畝產量達到5000斤甚至上萬斤,這直接影響了果實的口感。
把高端水果價格打下來,讓其走進更多普通人的果盤,無疑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這是中國無數商戶和果農通過敏銳的市場反應和辛勤勞作得來的成果。但從長遠來看,單純依靠價格優勢並不足以支撐市場的持續增長。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品質同樣也要跟上,否則一旦短期的熱度過去,市場很可能會產能過剩,最終陷入價格戰,最終果農努力了半天,卻只能換來虧損。
這些年,中國也已經湧現出一批代表性的水果品類。比如煙臺蘋果、丹東草莓、贛南臍橙等,這些水果憑藉種植管理和品牌建設,成功樹立了良好的品質口碑。整體上看,中國本就地大物博,具備種植各類水果的天然優勢。像經營消費品一樣,注重水果產品的品質提升與品牌建設,以逐漸形成自己的高端果品,顯然要比追求進口水果帶來的短期溢價更有長期價值。
總結
從高端水果到日常消費品,藍莓、車厘子、陽光玫瑰等水果的身份轉變,不僅反映了中國水果種植業的快速發展,也揭示了市場供需關係的深刻變化。國產替代和種植技術的提升,使得這些水果的價格大幅下降,成為更多人日常消費的選擇。然而,單純依靠價格優勢並不足以支撐市場的持續增長,品質與品牌建設同樣重要。未來,中國水果產業需要在提升品質和打造品牌上下功夫,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