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化工行業中,有一家企業以其160年的歷史、遍布93個國家的足跡和超過11萬名員工的規模,持續推動著化學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從染料作坊到全球化工巨頭,這家企業始終致力於通過化學的力量解決人類面臨的挑戰,並在全球範圍內踐行綠色轉型的承諾。它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更是低碳轉型的推動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創造化學新作用」的使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化學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作為全球化工行業的領軍者,這家企業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其戰略核心。它設定了2050年實現全球淨零排放的目標,並將綠色理念貫穿於整個價值鏈。通過將綠色技術嵌入每一個生產基地,企業不斷開發碳足跡更低的產品。過去五年,其創新產品銷售額達到約110億歐元,2024年更是提交了1159項新專利申請。這些數據不僅體現了企業的技術實力,更展現了其在綠色轉型中的領導力。
在中國,企業投資約100億歐元建設的湛江一體化基地,成為其綠色低碳發展的標誌性項目。通過電加熱裂解爐、化學循環工藝和生物基材料等創新技術,企業不僅大幅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還將其生物降解材料應用於快遞包裝,每年減少塑料污染超萬噸。這些實踐不僅推動了化工行業的綠色轉型,也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的解決方案。
企業不僅是技術創新的策源地,更是全球人才與責任的樞紐。2024年,其在全球研發支出達到21億歐元,與多所頂尖高校共建實驗室,實現了產學研的深度融合。通過「青年知識創新獎」等激勵項目,企業為每一位科研者提供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長機遇。其全球研發網絡實時共享的創新成果,為技術突破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人才培養方面,企業制定了多元化的個性化培養方案。例如,「成長」畢業生計劃通過崗位輪換和高管指導,為未來管理或技術崗位儲備人才;而「TOPSTART」項目則通過跨地域輪崗和定製化培訓,培養具備全球視野的未來商業領袖。這些舉措不僅強化了企業的人才儲備,也為員工的職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台。
企業的責任不僅體現在生產與研發中,更延伸至社區與全球。2024年,其大中華區社區參與項目投入經費超過27萬歐元,員工積極參與長江濕地保護和災後重建等公益行動。在非洲,團隊為偏遠地區安裝太陽能淨水設備,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這些實踐不僅彰顯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為其贏得了廣泛的認可。
此外,企業通過「小小化學家」公益項目,在全球範圍內為60萬兒童播下科學的種子。在中國鄉村,志願者開設的「科學課堂」已惠及5萬名學生。這些行動不僅激發了下一代對科學的興趣,也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培養了未來的創新者。
企業始終重視並尊重每一位員工,無論性別、年齡或國籍。早在2010年,企業就成立了促進女性職業發展的項目,旨在提供平等的職業機會。截至2024年底,其全球女性管理人員占比達到29.3%,大中華區女性管理人員占比為29.4%。通過個性化的指導和培訓計劃,企業為女性員工的職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此外,企業還推出了面向全球員工的職業與個人發展項目,通過一對一的知識共享和輔導,幫助員工解決工作中的實際難題,建立人際網絡。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員工的職業能力,也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創新力。
總結
從19世紀的染料作坊到21世紀的全球化版圖,這家企業用160年的時間證明了化學的力量可以跨越地理與文化的邊界,為人類創造可持續的未來。通過綠色轉型、創新驅動、責任擔當和員工發展,企業不僅在全球化工行業中樹立了標杆,也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力量。未來,它將繼續攜手每一位變革者,共同推動化學的創新與應用,為人類福祉和地球健康書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