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關於某知名商超胖東來銷售和田玉產品存在暴利的傳聞引發廣泛關注。對此,許昌市場監管部門迅速展開調查,並於5月5日晚發布官方聲明,確認胖東來銷售的玉石產品合規,不存在暴利行為。這一事件不僅涉及商業信譽,也引發了公眾對玉石市場透明度的討論。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玉石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許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五一」假期期間,針對網絡上關於胖東來銷售和田玉的質疑,對相關企業進行了日常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胖東來唯初珠寶有限公司在2025年1至4月期間,共銷售和田玉商品4177件,銷售金額為2959.2175萬元,平均毛利率不超過20%。此外,所有在售和田玉商品均按規定明碼標價,隨機抽查的13件商品進貨手續齊全,鑑定機構資質合法,鑑定證書有效。
此前,某自媒體帳號發布多條視頻,指控胖東來以低成本獲取玉石暴利,並公開貶低其產品質量。對此,胖東來迅速回應,稱這些言論涉嫌捏造事實,詆毀公司商業信譽,並已向法院提起訴訟,追責金額不低於500萬元。4月25日,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已正式立案受理此案。
在胖東來提起訴訟後,相關視頻平台也對涉事自媒體帳號進行了處理。平台審核發現,該帳號近期發布的29條視頻涉嫌侵權,已全部下架,並限制其投稿權限一個月。平台表示,將參考法院裁決結果進一步處理,若法院判決內容屬實且不涉嫌侵權,帳號可申訴解除處罰。
法律專家指出,如果認定自媒體發布的內容屬於虛構,沒有客觀事實依據,則涉嫌構成對胖東來的名譽侵權,應承擔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網絡平台有權根據規則對侵權帳號進行封禁等處置。此外,若市場監管部門認定其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相關責任人還可能面臨罰款處罰。
總結
此次事件不僅澄清了胖東來在玉石銷售中的合規性,也凸顯了自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的責任與邊界。市場監管部門的及時介入和平台的積極處理,為維護市場秩序和商業信譽提供了有力保障。未來,如何在信息透明與商業信譽之間找到平衡,仍是各方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