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今年「五一」假期,一些冷門的三四線小城憑藉獨特的服務方式成功出圈,成為遊客熱議的焦點。這些城市通過開放公共資源、提供應急住宿等方式,展現了文旅服務的溫情與創新。然而,這種臨時性的解決方案也引發了關於政府精細化管理與個人行程規劃的深入思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文旅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重慶市榮昌區在「五一」期間向遊客開放政府食堂和停車場,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遊客的實際困難,也拉近了政府與公眾的距離。從公共管理的角度來看,這種「寵客」手段無疑提升了城市的友好形象。然而,政府部門是否應該將私人空間讓渡給遊客,仍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在湖北宜昌,一位遊客因未提前預訂酒店,最終免費入住當地文旅局局長的家中。這一事件雖然展現了城市的真誠與愛心,但也暴露出節假日期間旅遊服務資源的緊張。數據顯示,宣恩縣在「五一」期間接待遊客量同比增長76.64%,三天內迎來65萬遊客,而該縣常住人口還不到10萬人。這種應急措施雖然解決了燃眉之急,但並非長久之計。
面對節假日遊客爆棚的現象,地方政府需要提前做好遊客接待的硬體和軟體準備。提升酒店、民宿等住宿資源的承載能力,加強大數據監控和流量調節,從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規劃等方面進行長遠布局,才是文旅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例如,宣恩縣在當晚協調體育館開闢了100個應急床位,並繼續整合其他接待資源,這種臨時應急辦法雖然有效,但更需要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遊客在長假期間出行,應做好細緻的規劃,以應對各種變化。提前預訂酒店、了解當地交通和停車情況,都是避免出現囧途、窘況的關鍵。正如那位幸運的遊客所言,「說走就走,沒有任何預訂,實在是找不到房間了」,這種隨性的旅行方式在節假日期間顯然存在風險。
總結
文旅服務的溫情與創新,無疑為小城贏得了遊客的心。然而,面對節假日遊客爆棚的挑戰,地方政府需要從精細化管理入手,提升旅遊服務的承載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同時,遊客也應做好個人行程規劃,避免因準備不足而陷入困境。只有政府與遊客共同努力,才能將「寵客」的感動,轉化為地方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