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國內旅遊行業在經歷短暫的低谷後,迎來了強勁的復甦。在機票和住宿環節「以價換量」策略的推動下,旅遊收入已超過2019年水平。作為連接遊客與交通、住宿服務的重要橋樑,在線旅遊平台(OTA)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成功搭乘了「以價換量」的順風車。隨著行業復甦的深入,平均機票價格與酒店價格逐漸回升,各大平台也在積極調整戰略,以應對市場變化並推動業績持續增長。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旅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國內旅遊市場表現強勁,出遊人次達到56.15億,同比增長14.80%。其中,城鎮居民出遊人次為43.70億,同比增長16.30%;農村居民出遊人次為12.45億,同比增長9.90%。旅遊總花費達到5.75萬億元,同比增長17.10%,已超過2019年的5.73萬億元。這一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在於交通和住宿環節的「以價換量」策略。與2023年相比,國內平均機票價格和酒店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效刺激了旅遊需求的釋放。
在這一背景下,OTA平台成為最大受益者。2024年,某頭部OTA平台營業收入達到533.77億元,同比增長19.78%,淨利潤為172.27億元,同比增長72.24%;另一家知名OTA平台營業收入為173.41億元,同比增長45.77%,淨利潤為19.88億元,同比增長27.00%。兩家平台的業績均創下近五年來的最高值,充分展現了其在行業復甦中的領先地位。
儘管旅遊行業整體復甦,但各細分市場的表現卻出現明顯分化。在景區領域,受門票減免政策和新興景區分流等因素影響,部分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乏力。在連鎖酒店領域,業績分化同樣顯著。2024年,某連鎖酒店集團通過零售業務和酒店網絡擴張實現營業收入72.48億元,同比增長55.34%,淨利潤12.75億元,同比增長73.01%。而另一家連鎖酒店集團雖然營業收入增長,但淨利潤卻出現下滑。
在交通運輸環節,儘管三大航空公司的營業收入保持增長,但淨利潤仍處於虧損狀態,不過虧損幅度有所收窄。數據顯示,2024年,某航空公司載客人數為1.65億人次,同比增長15.84%,但每收費客公里平均收益同比下降12.73%。住宿市場方面,2024年國內酒店整體RevPAR為118元,同比下降9.70%。交通和住宿成本的下降,成為推動旅遊行業復甦的重要因素。
隨著旅遊行業的復甦,平均機票價格與酒店價格逐漸回升。數據顯示,2025年五一假期國內機票平均價格為885.70元,同比增長4.40%,較2019年提升8.60%。為應對這一變化並推動業績持續增長,兩大OTA平台選擇了不同的戰略路徑。
某平台選擇加大海外市場布局,其國際平台2024年酒店和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超70.00%。通過多筆海外投資,該平台已在北美、歐洲和東南亞市場建立了穩固的布局。2024年四季度,其海外業務收入占比已達到14.00%,成為收入增長的重要引擎。
另一平台則選擇深耕國內酒店運營,通過收購萬達酒店管理100%的股權,進一步完善了在酒店管理領域的布局。萬達酒店管理旗下擁有9大奢華和中高端酒店品牌,截至2024年底,其在運營酒店數量為204家,客房總量達到4.02萬間。這一收購不僅擴大了該平台的酒店業務規模,還彌補了其在高端品牌領域的空白,形成了覆蓋高端至經濟型的全品類布局。
旅遊行業的復甦離不開「以價換量」策略的推動,而OTA平台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隨著平均機票價格與酒店價格的回升,各大平台通過調整戰略,積極應對市場變化。無論是通過出海拓展國際市場,還是通過收購深耕國內酒店運營,OTA平台都在為未來的持續增長奠定基礎。旅遊行業的復甦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選擇,也為相關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