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我國氧化鋁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作為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氧化鋁生產在國家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受到嚴格限制。然而,部分企業卻以「氫氧化鋁項目」為名,試圖繞過監管,違規上馬氧化鋁項目。這一現象不僅加劇了產能過剩,還對環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氧化鋁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在國家明確禁止重點區域新增氧化鋁產能的背景下,部分企業通過「曲線」方式,以氫氧化鋁項目立項,後期再升級為氧化鋁項目。例如,河北某企業在曹妃甸地區先以氫氧化鋁項目立項建設,隨後試圖通過技術改造升級為氧化鋁項目,但這一行為被相關部門叫停。儘管如此,該企業仍在生產氧化鋁產品,顯示出監管與執行之間的脫節。
2024年初,國家十部門聯合印發的《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再次強調,重點區域嚴禁新增氧化鋁產能。然而,部分企業仍通過技術手段,將氫氧化鋁項目「合法化」為氧化鋁項目。例如,某企業計劃通過技術改造,將年產480萬噸氫氧化鋁項目升級為同等規模的氧化鋁項目,但這一計劃在節能審查環節被否決。儘管如此,該企業仍在繼續生產氧化鋁,顯示出監管的漏洞。
氫氧化鋁作為氧化鋁的中間產品,市場需求相對有限。然而,近年來唐山和滄州地區報批的氫氧化鋁項目累計產能已超過2000萬噸,遠高於市場需求。據測算,2023年國內氫氧化鋁的年需求量僅為220萬噸,而新增產能卻高達2000萬噸,顯然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
業內人士指出,這些新增氫氧化鋁項目實際上是為了生產氧化鋁,而非滿足市場需求。例如,某企業年產480萬噸氫氧化鋁項目,加上其他企業的新增產能,合計約2000萬噸,遠超市場需求。這種盲目擴產不僅浪費資源,還加劇了行業競爭,對環保治理帶來了新的壓力。
儘管國家相關部門多次強調嚴禁新增氧化鋁產能,但在實際執行中,部分企業仍通過技術手段繞過監管。例如,某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將氫氧化鋁項目升級為氧化鋁項目,儘管在審批環節被否決,但仍在繼續生產。這一現象暴露出監管與執行之間的脫節,也反映出企業在利益驅動下的違規行為。
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加大對新增氫氧化鋁和氧化鋁項目的審批力度,並對存量項目進行合規性排查。然而,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還需加強監管力度,完善審批流程,確保政策執行到位。
總結
氧化鋁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產能過剩和環境污染的雙重挑戰。部分企業通過「曲線」方式,以氫氧化鋁項目為名,違規上馬氧化鋁項目,不僅加劇了產能過剩,還對環境治理帶來了新的壓力。要解決這一問題,需加強監管力度,完善審批流程,確保政策執行到位,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