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一種需要手動顯影的化學相紙引發攝影圈現象級消費。這種被稱為"撕拉片"的復古影像載體,在社交媒體流量推動下價格持續攀升,其核心物料富士FP100c彩色相紙單盒售價已突破千元大關。這場由明星效應與懷舊情緒共同點燃的熱潮中,既體現了消費者對獨特視覺體驗的追求,也折射出停產庫存與市場需求間的結構性矛盾。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相紙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某知名藝人同款拍攝案例引發"同款效應"後,這種可即時顯影的相紙迅速成為網紅經濟新寵。儘管單張拍攝成本高達300元以上,仍有不少消費者在五一假期選擇連拍多張。其核心吸引力在於獨特的化學成像機制——通過相紙內置藥水與光線反應生成畫面,形成天然柔焦效果和自然光影過渡。這種被稱作"人像神器"的氛圍感呈現,恰好契合當代社交平台對低飽和視覺內容的需求。
隨著生產廠商相繼退出市場,存量資源成為這場熱潮的關鍵變量。停產前標價70元/盒(10張裝)的富士FP100c彩色相紙,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最高被炒至2000元。某攝影機構負責人透露,五一期間單日拍攝量可達數十張,市場需求遠超現有庫存儲備。這種供需錯配不僅推高終端服務價格,更導致過期相紙的成像質量出現不可控波動。
撕拉片的核心技術源於1947年發明的可剝離式膠片結構:拍攝時通過機械碾壓觸發藥水包,使負片與正片發生化學反應。這種依賴物理接觸和環境條件的技術路徑,使得每張照片都帶有獨特隨機性——可能產生過曝、褪色或顯影失敗等意外效果。其相機多採用全金屬機械結構,複雜的操作流程和攜帶不便的特性,反而強化了"儀式感消費"屬性。
相關企業負責人指出當前市場流通的相紙均為停產前庫存,並強調過期產品存在顯影缺陷風險。這種技術限制與市場需求間的矛盾,在社交媒體流量助推下形成悖論式經濟現象:消費者為追求特定視覺效果願意承擔質量風險,而投機者則通過囤積現貨獲取超額利潤。當"拍一張少一張"的稀缺性敘事遭遇化學材料自然老化規律時,這場熱潮終將面臨現實約束。
總結來看,撕拉片的爆火本質是技術懷舊與流量經濟的疊加效應。在庫存消耗殆盡前,其相紙價格可能持續高位震盪;而隨著替代性拍攝方案的出現和技術疊代,這種依賴化學顯影的復古影像載體或將回歸小眾市場定位。消費者在追求獨特體驗時,需理性權衡過期物料帶來的成像風險與溢價成本之間的平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