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貴州省在能源結構轉型中取得顯著成效,新能源發展勢頭強勁。截至2025年4月,全省新能源裝機容量首次突破3000萬千瓦大關,占總電源裝機的32%,成為省內第二大電源,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堅實支撐。這一成就不僅體現了貴州在綠色能源領域的戰略布局,更為全國能源低碳轉型貢獻了區域經驗。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新能源裝機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自2013年貴州新能源起步以來,以風電和光伏為核心的產業布局持續發力。初期裝機容量僅134萬千瓦,截至2025年4月,這一數字已突破3000萬千瓦大關,較發展初期增長超20倍。根據規劃目標,到2025年底全省新增新能源裝機容量將不低於400萬千瓦,進一步鞏固其在能源結構中的支柱地位。這種跨越式增長既源於政策支持,也得益於技術進步和市場活力的充分釋放。
為確保新能源項目高效接入,電網企業持續簡化流程、強化技術支持。通過建立「一站式」服務機制,主動對接業主需求,提供系統方案指導與問題反饋跟蹤,並依託數位化平台實現信息共享互通。例如,在銅仁市某風電場建設中,24颱風電機組的併網效率顯著提升,年均輸送綠色電力超億千瓦時。這種源網協同模式有效縮短了項目落地周期,為新能源大規模開發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貴州同步推進新型儲能設施建設,裝機規模已達244.5萬千瓦/489萬千瓦時。通過「低谷充電、高峰放電」的運營模式,儲能系統顯著提升了電網調峰能力,助力解決風電、光伏的間歇性難題。數據顯示,儲能技術的應用使新能源消納率提升近15%,為構建穩定高效的能源供應體系奠定了基礎。
總結
貴州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3000萬千瓦,標誌著該省在綠色低碳轉型中邁出關鍵一步。從裝機容量的跨越式增長到併網服務的流程優化,再到儲能系統的高效支撐,這一系列成果既體現了政策引導與技術創新的協同效應,也為全國能源結構升級提供了可複製經驗。未來,隨著新增400萬千瓦目標的推進,貴州將持續釋放新能源潛力,為實現「雙碳」戰略注入更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