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5月9日,科創板110餘家集成電路行業上市公司已全部完成第一季度財務報告披露。數據顯示,該板塊實現營業收入721.82億元,同比增長24%;歸母淨利潤達44.79億元,同比大增73%,延續了去年第四季度的強勢增長態勢。在自主可控戰略深化、AI算力需求爆發以及消費電子市場復甦等多重因素驅動下,集成電路產業鏈各環節均展現出強勁發展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晶片產品板塊成為業績高增的核心引擎。70餘家相關企業一季度實現營收309.69億元,同比增長24%,超七成公司收入正增長;歸母淨利潤達20.56億元,同比激增126%。消費電子領域復甦態勢明顯,電源管理、顯示驅動等細分賽道頭部企業表現突出,其中11家公司實現利潤翻倍增長。
AI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顯著拉動伺服器晶片與光晶片市場。通用計算晶片企業在DDR5內存接口及高性能運算晶片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帶動相關產品線營收增速超60%;光通信領域企業通過技術疊代與海外產能擴張,部分公司淨利潤增幅超過10倍。頭部設計企業的存貨與合同負債等前瞻性指標持續攀升,反映國產替代進程加速帶來的市場機遇。
在晶圓代工環節,四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延續產銷兩旺態勢。受益於工業、汽車電子等領域需求回暖及產業鏈本土化趨勢強化,主流企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達85%以上。中芯國際等龍頭公司淨利潤同比增幅超160%,其管理層明確表示已觀察到多行業復甦信號與在地生產需求的持續增強。特色工藝產線表現尤為亮眼,OLED顯示驅動晶片與車規級功率器件訂單增長顯著帶動相關企業盈利提速,部分廠商毛利率環比提升超過5個百分點。
上游半導體設備領域同樣呈現高景氣度。10餘家企業一季度實現營收78.07億元,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上同比增長31%,超八成公司收入正增長。刻蝕、清洗等關鍵設備供應商通過產品結構優化與訂單交付效率提升,淨利潤增速普遍高於營收增幅,頭部企業存貨周轉率連續三個季度改善。
從產業鏈協同效應看,設計製造設備各環節的良性互動正形成發展合力。晶片設計端的技術創新不斷釋放下游需求潛力,而晶圓產能擴張與設備國產化率提升又為高端產品量產提供堅實保障。在自主可控戰略框架下,頭部企業通過高強度研發投入(行業平均研發費用率達21%)加速突破先進位程、AI專用晶片等關鍵技術領域,進一步鞏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競爭優勢。
總結來看,科創板集成電路企業在多重增長動力疊加作用下,一季度業績實現量質齊升。未來隨著全球算力需求持續釋放和國產替代縱深推進,產業鏈各環節有望繼續保持高景氣度,並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發揮核心支撐作用,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向更高附加值領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