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監測顯示四月下旬數據產品上架量激增兩倍,核心指標呈現顯著區域差異
隨著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我國八大主要數據交易平台在2025年4月下半月展現出更高的活躍態勢。據最新監測數據顯示,除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外的七家機構共新增245個數據產品,較四月上旬增長近兩倍。這一變化同時伴隨著關鍵指標的動態調整:透明度與穩健性保持穩定,要素密集度小幅下降而應用潛力略有提升,反映出市場在規模化發展中的多元化特徵。
從產品供給端觀察,北京、上海等七大交易所4月16日至30日期間上架數據產品數量達到245個,較此前十日增長近200%。這一爆發式增長印證了數據要素市場在政策驅動下的加速成熟。值得關注的是,各交易平台在核心競爭力塑造方面呈現差異化特徵:
穩健性優勢集中在北京(3.56分)和深圳(3.11分),而鄭州數據交易所因數據分級、來源規範及使用約束等子項得分偏低(平均約1.35分),凸顯其合規體系待完善;
要素密集度領先者為廣州(4.41分)、北京(次高)和杭州,反映其在數據資源聚合能力上的突出表現;
深圳交易所應用潛力得分相對落後,或因產品市場適配性不足導致關注度與復用率未達預期。
監測發現,八大交易平台的透明度評分普遍低於2.0分閾值,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雖以1.98分位列首位,但仍未能達到行業理想標準。具體表現為:
定價機制不清晰導致交易雙方對價值評估存在分歧;
覆蓋範圍披露不足限制了潛在客戶精準匹配資源的能力;
交易流程透明度缺失可能引發合規風險疑慮。
這些短板可能削弱市場參與者的長期信心,阻礙數據要素的市場化流通效率。
1. 穩健係數與要素密集度正相關——廣州憑藉高分在資源聚合能力上領跑的同時,其合規體系建設仍需加強;
2. 應用潛力波動揭示市場需求變化——深圳產品因復用性不足而得分偏低,提示需強化場景適配技術研發;
3. 區域發展梯度顯著——東部沿海交易所普遍表現優於中西部,但貴陽、鄭州等在特定領域存在突破空間。
總結:數據交易市場進入「質量攻堅」新階段
當前我國數據交易平台呈現供需兩旺態勢,但核心指標的區域性差異暴露了行業發展不均衡問題。提升透明度以增強信任基礎、優化要素配置效率以強化競爭力,將成為下一階段的關鍵任務。隨著更多合規產品入市與技術應用深化,數據交易市場的規範化發展有望加速推進,為數字經濟高質量增長注入新動能。
(註:本文所有數據來源於公開監測評估結果,未引用第三方機構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