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汽車零配件 資訊詳情
汽車車門系統安全升級:聚焦新型隱藏式把手技術規範
 車門 2025-05-09 10:54:03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汽車產業正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作為車身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隱藏式車門把手憑藉其科技感與空氣動力學優勢被廣泛採用。然而近年來頻繁曝出的強度不足、斷電失效等安全隱患引發社會關注,為此工信部正式將《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納入立項計劃,並公開徵求意見至2025年6月7日。這一舉措標誌著我國對車輛被動安全體系的持續完善,為新型車門系統的技術發展劃定了關鍵紅線。

  一、安全隱患倒逼標準升級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車門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隨著隱藏式車門把手在新能源車型中的普及,其潛在風險逐漸顯現:結構強度不足導致碰撞後失效;控制邏輯缺陷引發誤操作或斷電失靈;隱蔽設計增加緊急情況下的識別難度;夾手等物理傷害頻發。這些問題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起火或翻滾時尤為突出,可能阻礙救援效率甚至威脅乘員生命安全。據統計,當前市場上的電動式把手產品形式多樣但缺乏統一規範,亟需通過強制性標準明確技術門檻。

  二、多維度構建安全防護體系

  新國標從四大核心領域提出系統化要求:

  1. 應急逃生通道保障

  要求所有M1類(9座以下載客)和N1類(3.5噸以下貨運)車輛的隱藏式把手必須配備可物理觸發的應急裝置,並統一標識規範以提升緊急情況下的識別效率。標準特別強調在斷電狀態下仍需保持開啟功能,避免因電池故障導致救援受阻。

  2. 結構強度與防夾保護

  針對碰撞場景中的機械可靠性,明確規定車門外把手需通過動態衝擊測試和靜態載荷試驗,確保在150J能量衝擊下仍能正常運作。同時要求電動式把手具備防夾功能,避免意外傷害。

  3. 智能控制的安全冗餘設計

  強制規定採用雙迴路供電或機械備份機制,在車輛碰撞、起火等極端工況下自動切換至應急模式。此外新增翻滾保護條款,防止事故中把手誤彈出加劇乘員跌落風險。

  4. 標識系統標準化改造

  統一制定隱藏式把手的警示標誌樣式與安裝規範,要求在黑暗環境下仍保持可見性,並明確規定應急拉手的位置、尺寸及觸覺反饋標準,降低操作難度。

  三、填補技術空白推動產業規範化

  相較於現行QC/T 9882014等傳統車門把手標準僅關注機械性能,此次新規首次將智能化部件納入監管框架。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新能源車型中有67%採用隱藏式設計,但僅有32%在車內明確標註應急裝置位置。新標準通過技術指標量化(如要求把手表面硬度≥85HRB)、試驗方法細化(包括溫度循環、鹽霧腐蝕等複合測試),將有效遏制市場亂象。

  四、平衡創新與安全的行業風向標

  該標準不僅填補了國內外電動門把手領域的空白,更體現了我國在智能汽車時代對被動安全的前瞻性布局。通過強制性條款倒逼企業優化設計,例如採用輕量化高強度材料替代傳統結構,在保證科技感的同時提升本質安全性。未來隨著政策落地實施,將加速淘汰低質產品並引導行業向更高安全等級發展。

  總結來看,《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作為首個聚焦新型車門系統的強制性標準,系統性回應了市場痛點,為技術創新劃定了安全邊界。其既關注傳統機械性能的提升,又對智能控制邏輯提出冗餘設計要求,在保障乘員應急逃生能力的同時推動行業技術升級。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我國汽車產品整體安全性,更為全球電動車門系統標準化提供了中國方案參考。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車門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