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智能汽車技術的普及,隱藏式車門把手因其科技感與美觀設計成為市場主流。然而此類產品在強度、控制邏輯及應急響應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也引發行業關注。為提升車輛被動安全性,工信部近期啟動《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修訂工作,針對當前車門系統的關鍵風險點提出系統化解決方案。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車門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新標準聚焦市場在售車門把手產品中存在的五大核心問題:機械強度不足導致碰撞變形、控制邏輯存在失效隱患、識別操作複雜影響應急響應速度、斷電狀態下功能受限以及夾手等物理傷害風險。通過明確具體安全指標,將從源頭上規範企業設計與生產流程。
標準特別強化車門外把手在事故場景中的安全性,要求車輛碰撞或起火時必須保持外把手的可操作性。新增機械冗餘保護機制,在電子系統失效情況下仍能通過物理方式開啟車門。同時規定內把手需具備獨立應急觸發功能,確保極端環境下逃生通道暢通無阻。
針對隱藏式把手與應急裝置不易發現的問題,標準首次對安全標誌的尺寸、顏色及位置作出量化要求。例如內把手標識最小可視角度需達15度以上,應急開關應採用高對比度螢光材料,並設置觸覺識別凹凸紋路。這些設計將顯著提升緊急情況下的操作效率。
此次標準修訂採取開放協商機制,利益相關方可在2024年6月7日前通過工信部官網提交反饋建議。該時間節點設定為2025年6月7日的截止日期,既保證了技術論證周期,也為產業留出充足適應時間。
本項國家標準的制定標誌著我國在汽車被動安全領域邁出關鍵一步。通過系統性解決車門系統的安全隱患,不僅將直接降低事故傷亡率,更推動智能汽車設計回歸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隨著標準落地實施,未來車輛將構建起電子與機械雙重保障的安全網絡,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守護生命最後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