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滷鵝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榮昌區以"滷鵝走紅"為契機打造城市文化符號,在高鐵站、景區設置"吃鵝地圖"指引,通過志願者車隊提供免費接送服務。全區停車場全時段開放,並推出公交、景區門票全免政策。數據顯示,假期期間志願者車隊日均運行超240車次,配套發放麻餅、防暑藥品等物資,形成獨特的旅遊服務體系。
榮昌創新文旅服務模式,在政府機關食堂推出"小碗菜"套餐,以310元的價格提供滷鵝、羊肉湯等20餘種地方特色菜餚。這種將政務資源轉化為旅遊公共服務的舉措,既降低了遊客嘗鮮門檻,也通過高頻消費場景強化了美食記憶點。該措施將持續在每月首個周六及節假日期間開放。
文旅部門創新設計特色旅遊產品鏈:遊客可在摺扇作坊定製滷鵝主題竹骨扇,在古佛山景區參與"登山尋鵝"互動,在夏布小鎮參加品鑑會。這種將傳統工藝與美食體驗結合的方式,使"吃滷鵝、購非遺、住民宿"成為熱門行程模板,帶動關聯產業協同發展。
面對單日5000隻產能缺口的挑戰,生產企業在保證配方品質前提下採取柔性生產策略。通過真空鎖鮮技術實現23省直發的同時,榮昌正規劃建設滷鵝產業園,整合種鵝繁育、冷鏈物流等全產業鏈環節。農牧高新區將出台行業標準體系,推動"養殖加工流通"閉環建設。
流量熱潮下的榮昌實踐表明,非遺美食IP化運營能有效激活文旅經濟潛能。通過政府服務創新構建消費場景,企業精準擴產保障品質供給,產業規劃布局實現長效發展,這座西部小城正在探索傳統與現代融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徑。未來隨著冷鏈物流體系完善和產業園落地,"滷鵝+"模式將釋放更大區域協同發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