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總標題:重慶市多部門聯動開展危化品交通事故全流程實戰演練)
在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保障危險貨物運輸安全已成為維護公共安全的重要課題。近日,一場模擬真實場景的高速公路危險貨物運輸事故綜合應急演練在重慶多地展開,通過科學部署、精準施策和多方協同,成功檢驗了該市應對突發危化品泄漏事件的能力,為構建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提供了實踐樣本。
面對5月9日模擬的渝湘複線高速與城開高速兩起甲苯運輸車輛事故,重慶高速公路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協同屬地政府及公安、消防、生態環境等部門成立聯合指揮中心。演練涵蓋監測預警、人員救助、污染處置等10個核心科目,完整還原了從事故接報到交通恢復的全流程響應機制。各部門依託高地協作聯動機制,實現信息共享與資源統籌,在30分鐘內完成現場警戒、疏散群眾及傷員救治,展現了"一路三方"協同作戰的高效性。
演練中引入的"渝運安"數字平台成為技術支撐核心,系統實時獲取運輸車輛載貨量、人員信息等關鍵數據,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無人機編隊執行三維建模與熱成像監測,配合事件自動報警系統快速鎖定泄漏區域,通過5G網絡將高清影像回傳指揮中心。環境監測車同步開展大氣與水質檢測,確保污染物處置精準到米級精度。這種"人防+技防"的組合模式使應急響應效率提升40%,為危化品運輸事故處理樹立了科技標杆。
本次演練不僅驗證了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更通過動態推演發現薄弱環節。在危險貨物轉運環節,採用模塊化防爆容器與遠程操控設備完成安全轉移;污染處置組運用吸附材料與中和劑組合工藝,在2小時內消除泄漏風險。路政部門與養護單位協同勘察事故路段,48小時內恢復雙向通行能力。通過設置"二次事故防控""輿情應對"等隱性科目,進一步完善了全鏈條應急管理體系。
此次演練累計投入應急力量300餘人次、特種裝備56台套,實現了零失誤的預期目標。實踐表明,重慶市已構建起平戰一體的危險貨物運輸安全防護網,為西部地區提供了可複製的應急管理經驗。下一步將持續優化"1+N"應急預案體系,在重點路段增設智能監測點,並計劃開展跨區域聯合演練,推動應急處置能力向更高水平邁進。本次行動不僅夯實了交通安全基礎,更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安全保障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