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中國啟動了一項針對關鍵戰略資源的跨境監管升級行動。隨著全球供應鏈對稀土等戰略性礦產的依賴加深,中國通過多部門聯合執法與技術手段,正以空前力度打擊違規出口行為,其中包含對中重稀土在內的嚴格管控措施。這一系列舉措不僅強化了國家資源安全屏障,更凸顯出我國在維護產業鏈自主權方面的堅定立場。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稀土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根據最新政策部署,中國已將嚴打戰略礦產走私列為重點工作。專項行動特別指出,當前存在境外實體與境內不法分子勾結,通過偽報品名、夾藏運輸及第三國轉口等手段規避監管的現象。數據顯示,超過九成的全球稀土冶煉加工環節集中在中國,這種市場地位使我國在關鍵材料供應鏈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美國相關機構曾預警稱,若缺乏有效供應渠道,部分國家將難以應對潛在的戰略資源缺口。
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於5月9日召開專項部署會議,明確要求商務部、海關總署等五大核心部門強化執法協作。行動方案細化了各部門職責分工:海關系統加強口岸查驗與大數據篩查;公安與安全機關深挖走私網絡幕後組織者;郵政管理部門則對跨境物流實施全鏈條監控。通過建立情報共享和快速響應機制,形成從源頭到終端的立體化監管體系。
本次專項行動採取"零容忍"策略,重點打擊三種典型違法模式:虛假申報品名逃避監管、夾藏走私以及利用第三國渠道迂迴出口。各部門聯合開展跨區域調查,對涉案企業實施從嚴處罰並納入信用黑名單。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僅在行動初期就已查獲多起重大案件,查扣違規礦產品數量同比顯著增長。
中國作為全球稀土加工樞紐的地位,使此次管控升級具有行業風向標意義。嚴格的出口審查將倒逼海外企業重新評估供應鏈風險,同時加速我國在高端材料領域的技術優勢轉化。分析指出,此舉不僅維護了國家資源主權,還將推動戰略性礦產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價值重構。
總結而言,中國通過系統性執法行動與制度完善,正在重塑關鍵戰略資源的國際流通秩序。稀土等稀缺礦產的戰略管控力度持續強化,既是對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的有效守護,也為全球供應鏈穩定提供了新的治理範式。未來隨著監管體系的進一步優化,我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引領作用將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