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藥品 資訊詳情
全球藥價風暴:川普新政衝擊下的美國與國內企業應對策略
 醫藥 2025-05-12 16:35:02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美國總統宣布簽署行政命令,旨在通過"最惠國"政策大幅降低處方藥價格,這一舉措不僅震動了全球醫藥產業鏈,也對國內在美布局的企業帶來深遠影響。隨著新政即將生效,藥企面臨定價規則重構的挑戰,而中國企業的海外營收結構或迎來關鍵考驗。

  一、美國啟動"最惠國"藥價改革:從爭議到再出擊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醫藥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美國總統於5月12日簽署行政令,要求聯邦醫保系統以全球最低價格採購藥品,目標將處方藥價降低30%80%。這一政策將參考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的定價體系,覆蓋醫生辦公室用藥領域,填補此前《通脹削減法案》(IRA)的監管空白。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川普政府第二次嘗試通過行政手段干預藥價:2020年推出的類似政策曾因程序違規被聯邦法院叫停,而製藥企業通過漲價和法律訴訟進行激烈抵制。

  二、行業陣痛加劇:十年或蒸發萬億營收

  新政引發美國醫藥行業的強烈反彈。據行業協會測算,該政策可能導致製藥企業在未來十年損失超1萬億美元收入。當前IRA框架下僅允許對少量高價藥談判定價(2024年首批覆蓋15種藥物),而新方案若全面實施,將直接衝擊企業利潤模型。分析顯示,美國藥品福利管理公司(PBM)的傳統議價機制可能被政府強制干預取代,進一步壓縮行業盈利空間。

  三、中國藥企的雙面挑戰:市場機遇與風險並存

  國內多家在美有業務布局的企業已感受到政策餘波。華海藥業2024年美國製劑收入達12.79億元人民幣,占總營收約13%;復星醫藥海外收入超20%,其中美國市場貢獻顯著。儘管部分企業如君實生物表示其PD1抑制劑在美國的定價已低於同類競品20%30%,但新政可能倒逼所有藥品重新對標全球最低價,壓縮利潤空間。多家上市公司坦言正密切評估政策影響,需平衡研發投入與海外定價策略。

  四、市場格局重構:創新藥出海邏輯面臨考驗

  此次改革或將重塑全球醫藥產業競爭態勢。儘管美國仍是創新藥最大市場,但價格管制加劇可能迫使企業重新規劃全球化戰略。對於中國藥企而言,在維持技術競爭力的同時,需更精準評估不同市場的政策風險與收益平衡。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新政短期內或引發股價波動,但從長期看將加速醫藥產業向高性價比、差異化研發方向轉型。

  總結

  川普政府的"最惠國"藥價改革標誌著美國醫藥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其影響已跨越國界輻射至全球產業鏈。中國醫藥企業需在政策不確定性中尋找新機遇:通過優化成本結構、加強創新管線布局,並探索新興市場機會來對衝風險。這場藥價風暴不僅考驗企業的應變能力,也將推動全球醫藥產業向更可持續的定價模式演進。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醫藥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