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總字數:712)
當前消費市場中,合同格式條款不規範問題頻發,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為維護公平交易秩序,江西省市場監管局於5月啟動為期半年的專項整治行動,聚焦電商、教育、物業等民生領域,集中治理不公平合同格式條款亂象,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此次整治覆蓋大學生培訓機構、中小學生校外託管、文化旅遊、電動車租賃、物業服務及電商六大行業。市場監管部門將重點查處經營者利用格式條款減輕或免除自身責任、加重消費者義務、限制消費者權利等違法行為。例如,電商領域常見的"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有""商品質量問題概不退換"等條款均屬整治對象。
5月至10月的專項行動分為動員部署、組織實施和總結提升三個階段。在動員階段將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實施階段通過專項檢查、案例曝光等方式強化監管震懾力;最後形成系統性成果報告,為長效機制建設提供依據。行動特別強調與媒體聯動,藉助輿論監督擴大整治成效。
市場監管部門將持續加大行政指導和執法辦案力度,對利用不公平條款進行強買強賣、價格欺詐等行為"零容忍"。通過約談企業、責令整改、行政處罰多措並舉,既督促經營者自查自糾,又對典型案件公開曝光形成警示效應。數據顯示,僅動員部署階段已收集相關行業合同文本2300餘份,發現涉嫌違規條款178條。
此次專項整治行動彰顯了監管部門維護市場秩序的決心。通過系統性治理重點領域合同亂象,不僅能夠有效遏制"霸王條款"生存空間,更能推動企業建立誠信經營理念,構建公平透明的消費環境。隨著整治持續深入,消費者在電商購物、教育培訓等領域的合法權益將得到更有力保障,為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