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13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北京)沙特農業產業和可持續發展論壇"上,兩國企業及機構簽署了超4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涵蓋綠色技術、智能裝備、生物育種等關鍵領域。這場聚焦農業創新與國際合作的盛會,不僅展現了中沙經貿關係的蓬勃活力,更為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農業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論壇期間,雙方企業及機構共簽署合作協議70餘個,總金額突破40億美元。合作內容聚焦綠色技術應用、智能裝備輸出、生物育種研發和跨境供應鏈優化等核心領域。這些項目的落地將有效推動兩國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深度對接,尤其在節水灌溉、智慧農場建設以及農產品貿易數位化等方面形成協同效應。
作為中國農業科技創新的高地,北京市憑藉75%的農業科技貢獻率,在種業研發、數字農業等領域形成顯著競爭力。通過航天育種技術突破和智能裝備產業鏈整合,北京不僅培育了多個知名農業品牌,更構建起覆蓋技術研發到市場轉化的完整生態體系。這種"科技+產業"模式為沙特等國家提供了可複製的發展範本。
沙特方面對此次論壇給予高度期待,在經貿關係持續增長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與中國的農業領域協作。通過引入中國在生物育種和智慧農業領域的先進經驗,沙特正加速實現"2030願景"中關於糧食安全的目標。雙方共同探索的跨境供應鏈解決方案,將有效提升中東地區農產品流通效率。
論壇前夕,沙特代表團通過實地參訪北京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直觀感受航天育種與智慧農業的技術突破;在美團總部探討數位化供應鏈如何重塑農產品流通格局;並與阿里巴巴集團就跨境電商平台助力沙特農產品出口展開深度對話。這些務實交流為後續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論壇不僅創造了超40億美元的簽約規模,更通過技術輸出、模式創新和市場協同三個維度,搭建起中沙農業合作的新框架。未來雙方在綠色技術應用與智能裝備研發等領域的持續探索,將推動兩國農業產業向更高水平現代化邁進,同時也為全球糧食安全與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