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生物科技行業面臨資本寒冬之際,港股市場卻上演著截然不同的劇情。作為18A上市的創新藥企代表,和鉑醫藥通過連續五日股份回購、累計超7000萬港元的資金投入,在低迷環境中走出獨立行情。其年內最大漲幅突破400%的背後,是管理層對內在價值與戰略前景的信心表達,更折射出生物科技估值體系重構的新邏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醫藥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在行業普遍"燒錢"的背景下,和鉑醫藥已實現從研發驅動向商業變現的關鍵躍遷。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帳面現金儲備達12億元人民幣,全年經常性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這種健康的財務結構為其提供了充足的彈藥:今年前五個月累計回購358.8萬股股份,其中僅5月就斥資近3000萬港元持續增持。通過建立"首付款+里程碑+銷售分成"的立體收益模式,公司與全球藥企的戰略合作正形成穩定的現金流蓄水池。例如TSLP單抗項目的9.7億美元潛在收入,疊加未來產品銷售分成,為後續創新研發提供了可持續的資金保障。
和鉑醫藥的差異化競爭力源於其獨特的Harbour Mice®全人源抗體技術平台。通過與阿斯利康等全球TOP10藥企建立戰略合作,公司不僅獲得超4億美元首期付款及里程碑對價,更開創了"技術授權+聯合開發+股權投資"的新範式。這種合作模式將單點突破轉化為系統性優勢:目前公司已與十餘家國內外頂尖企業達成合作,覆蓋ADC、mRNA、細胞治療等前沿領域。當行業還在為單一管線博弈時,和鉑通過平台化戰略實現了價值創造的可複製性——阿斯利康溢價37%認購新股的案例,正是市場對其技術壁壘的最佳背書。
管理層密集回購的本質是對企業價值重估的前瞻性布局。傳統Biotech依賴管線估值的模式正在被打破,和鉑通過"自研+合作+平台輸出"三維戰略構建起新的增長飛輪。臨床階段創新藥與技術平台協同發力,既保證了短期現金流的安全邊際(20242026年預測營收複合增長率超60%),又為長期價值捕獲預留空間。這種戰略升級正在重塑市場認知:當行業平均市銷率跌至歷史低位時,和鉑通過戰略合作形成的持續收入流與技術溢價,使其具備穿越周期的抗風險能力。
結語
在生物科技賽道估值重構的關鍵節點,和鉑醫藥用真金白銀的回購動作詮釋著"強者恆強"的新邏輯。從現金儲備到平台價值,從合作網絡到戰略前瞻性,這家創新藥企正在構建攻守兼備的發展格局。隨著全球授權收入持續釋放與技術壁壘不斷強化,其市值仍有較大上升空間——這場由管理層主導的價值重估進程,或將引領行業走出資本寒冬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