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工程機械 資訊詳情
山東強化機械化技術保障 築牢糧食豐產豐收根基
 機械 2025-05-14 09:50:17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三夏」大忙臨近,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積極部署機械化技術保障措施,聚焦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農作物的機械化收種關鍵環節,以技術創新和裝備升級為全年糧食豐產豐收提供堅實基礎。通過細化各作物生產流程的技術規範,統籌協調農機資源調配與作業指導,山東正全力構建「三夏」生產的高效機械化支撐體系。

  一、精準把握小麥機械化收穫關鍵期,保障產量與品質雙提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機械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根據技術指導意見,冬小麥機收應優先選擇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進行,此時可實現最高單產和最優糧食品質。若需搶種下茬作物或應對易落粒品種、穗上發芽等特殊情況,可適當提前收穫時間。針對「爛場雨」等突發天氣,要求密切關注氣象變化並提前部署,必要時通過夜間作業搶收保糧,確保小麥顆粒歸倉。推薦使用全餵入輪式穀物聯合收割機,並配置莖稈切碎拋灑裝置,為後續玉米、大豆貼茬直播創造良好條件。

  二、推廣高性能播種裝備與智能技術,提升夏玉米種植標準化水平

  夏玉米播種需優先選用氣吸式精量播種機、種肥同播設備及單體獨立仿形機械,配套高精度北斗導航和播種監測系統,實現精準作業。針對不同田間條件靈活調整機型:若小麥秸稈粉碎質量不佳,可採用苗帶清茬(或滅茬)功能播種機;在土層板結或需施用大量底肥的地塊,則推薦深松多層施肥玉米精量播種機。通過裝備升級與技術集成,進一步提高播種效率和出苗均勻性。

  三、強化夏大豆機械化播種適配性,科學應變應對多樣化田間條件

  夏大豆生產以免耕覆秸精量播種為主推模式,要求一次性完成播種、側深施肥、封閉除草及秸稈覆蓋等複合作業。當麥收后土壤含水量達18%或遇10毫米以上降雨時,須抓住墒情窗口期搶播;若墒情不足,則可採取造墒播種或播後噴灌補墒措施。在具備水肥一體化條件的區域,「干播濕出」技術被列為優選方案,兼顧節水與增產目標。

  四、統籌資源調度與應急保障,構建「三夏」生產協同機制

  為應對極端天氣等突發狀況,山東省要求各地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建立跨區作業信息平台和應急搶收隊伍。同時強化技術培訓與裝備維護指導,確保機具高效運轉率。通過多維度措施銜接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形成「機械強農、科技賦能」的糧食生產新格局。

  結語:

  山東省以機械化為核心抓手,在小麥適時收穫、玉米精準播種和大豆適墒種植等關鍵節點持續發力,通過裝備升級與技術優化有效破解傳統耕作難題。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水平,更為全國「三夏」生產提供了可複製的技術路徑參考。未來,隨著智能化農機與綠色低碳技術的深度融合,「機械強農」戰略將持續為糧食安全注入新動能。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機械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