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廣州海關自主研發的輻射探測"機器狗"近日在珠江貨運碼頭、北滘港等口岸投入實戰應用。這一創新裝備通過集成多維感知技術,為海關開展放射性貨物檢測、危險環境巡查等工作提供了智能化解決方案,在保障國門安全的同時有效提升了口岸通關效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機器狗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這款身長65厘米的"機器狗"集成了輻射探測、氣體檢測、視頻監控等五大核心功能模塊,搭載音視頻記錄儀實現數據實時回傳。其設計突破傳統人工檢測局限性,在複雜環境中可自主完成多維度環境監測任務。海關技術人員通過遙控器即可遠程操控設備移動軌跡,精準定位放射源位置並獲取計量數據,單次檢測可覆蓋貨櫃10個關鍵點位。
在近期某進口貨櫃查驗中,"機器狗"成功鎖定γ射線劑量當量率異常區域。數據顯示該數值從環境本底值0.11μSv/h驟升至16.6μSv/h,超出天然輻射水平達150倍。相較於傳統人工網格檢測方式,該設備通過自動化多點掃描技術將檢測時間縮短40%,同時完全規避了人員暴露在高輻射環境中的風險。
裝備配備的智能比對系統可自動分析採集的上千組數據樣本,在放射性物質定位準確率方面達到98%以上。這種基於實時數據分析的技術特性,使海關能夠快速識別異常情況並作出響應,有效解決了以往人工檢測效率低、存在安全隱患等痛點問題。
廣州海關計劃將該設備的應用場景從核輻射監測向更廣泛領域延伸。未來將在空箱檢查、常規貨物查驗及監管場所巡查中深化使用,並通過AI算法優化實現自主路徑規劃和異常預警功能。這種技術疊代將進一步壓縮非必要人工干預環節,助力構建全天候智能化監管體系。
智能"機器狗"的投入使用不僅顯著提升了海關監管效能,更展現了科技賦能口岸治理的廣闊潛力。隨著設備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和技術性能的不斷升級,其將在保障國門安全、優化通關流程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智慧海關建設提供有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