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倫敦希思羅機場近日舉行了一場別具意義的送行儀式。來自英國、愛爾蘭、挪威與芬蘭的32位旅行商將分批前往中國貴州和廣西開啟十日考察之旅,通過深度體驗重新認知當代中國的旅遊價值。這場由中國駐外機構聯合地方文旅部門組織的「踩線」行動,不僅展現了西南地區生態文化交融的獨特魅力,更折射出中歐旅遊市場雙向復甦的戰略布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旅行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所謂「踩線考察」,即旅行社在正式推出線路前對目的地進行全方位評估。貴州黃果樹瀑布的水霧、廣西喀斯特山水的畫卷,以及少數民族村寨的文化肌理將成為此次考察的核心內容。不同於傳統觀光路線中單一的歷史符號展示,當地正通過鄉村振興與生態保護案例,構建起更具時代性的旅行敘事。這種「專業試吃」式的考察將直接影響未來歐洲市場對中國旅遊產品的設計方向。
數據顯示,英國已躋身中國入境游復甦最快的歐洲客源國前八強。為降低赴華門檻,中國近年來推出240小時過境免簽、離境退稅「即買即退」等便利化措施。儘管英國民眾仍需辦理簽證,但航空運力的快速恢復傳遞出積極信號:中英直航航班已從疫情前的每周18班增至36班,並計劃在暑期突破39班大關。這種空中走廊的加密,既響應了民眾交往需求,也為旅行商帶回真實體驗提供了物理支撐。
貴州荔波的「5.19中國旅遊日」活動將向考察團展示如何通過文旅融合激活鄉村經濟,而廣西巴馬長壽村則以自然療愈概念吸引健康旅行需求。這些目的地不再依賴長城故宮等傳統符號,而是以民族節慶、生態茶園、喀斯特溶洞等在地特色形成差異化優勢。數據顯示,僅貴州就擁有超過17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60餘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為定製化旅行提供了豐富素材。
考察行程中特別融入的綠色出行方案與社區參與項目,正契合歐洲興起的負責任旅行趨勢。從使用新能源接駁車到邀請村民講解傳統技藝,這些細節傳遞出中國旅遊業對文化保護和生態發展的雙重承諾。正如某歐洲媒體觀察者所言:「真正的吸引力來自那些未被旅遊手冊定義的真實場景。」
結語:雙向奔赴中的新機遇與挑戰
這場跨越山海的考察既是西南地區向世界展示發展成果的窗口,也是中歐旅遊從業者共建市場的新起點。儘管簽證便利性、語言服務等現實問題仍需突破,但航班密度的增長與旅行商高漲的熱情已預示著積極趨勢。當歐洲旅行商帶著貴州苗寨的銀飾叮咚聲和灕江漁火的記憶重返故土時,一個更具文化深度與生態溫度的「China Travel」新形象,正在重塑全球旅遊版圖的認知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