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核心觀點綜述】2025年開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多地"萬億之城"在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驅動下表現亮眼。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跨境貿易政策加碼,物價指數低位企穩,為全年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金融創新與產業升級的協同效應正在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核心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報紙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指出,深圳市聯合監管部門發布《建設產業金融中心行動方案》,提出通過資本市場精準對接"硬科技"領域,推動長期資金投向半導體、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數據顯示,深圳已形成多層次科創金融服務體系,2024年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40%,成為全國創新資本最活躍地區之一。
我國已有27座"萬億之城"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其中8城增速達6%及以上。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表現突出:某東部沿海城市新能源車產量同比增長超50%,中部工業重鎮機器人產業集群產值突破千億級規模。這些城市的消費市場回暖顯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普遍增長8%12%,顯示內需潛力加速釋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CPI環比轉漲0.1%但同比仍降0.1%,核心CPI保持0.5%溫和漲幅;PPI同比下降2.7%降幅擴大。分析指出,食品價格季節性波動與工業品去庫存壓力是主要影響因素。近期實施的降准政策釋放萬億流動性,疊加消費券發放等舉措,將為後續物價合理回升提供支撐。
國務院批准海南全島及15個城市新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全國綜試區數量增至200個以上。政策聚焦打造"六體系兩平台"服務體系,支持企業開展保稅進口、海外倉建設等業務。專家測算,此輪擴容將帶動年進出口額超3000億元,推動中西部城市更好融入全球產業鏈。
證監會明確通過股債協同服務科技創新型企業,重點發展科創票據、認股權證等創新工具。數據顯示,24家創投機構已通過債券市場募集155億元資金,專項投向半導體、新材料等領域。公募基金行業同步推進改革,強化投資者利益保護機制,推動產品結構向主動管理型轉型。
北京城市副中心樞紐等重大工程加速推進,多地通過發行專項債籌集資金超800億元。統計顯示,14月全國新開工項目數量同比增長23%,其中新能源、物流網絡等新基建占比提升至45%。分析認為,二季度基建投資增速有望維持在8%10%,持續發揮穩經濟作用。
【總結展望】當前中國經濟呈現多點突破的積極態勢:產業金融與區域創新形成共振,新興動能加速替代傳統增長模式;宏觀政策組合拳有效應對物價波動,跨境貿易改革釋放開放紅利。隨著政策效能逐步顯現,下半年消費復甦和產業升級將為經濟增長注入更強動力,預計全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5.8%左右的新質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