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交通技術革新浪潮中,飛行汽車正加速從概念走向現實。作為低空智能交通領域的關鍵突破,小鵬匯天的"陸地航母"項目通過關鍵技術驗證與量產體系搭建,推動空中出行場景逐步落地,為城市立體交通網絡構建奠定重要基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航母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2024年5月,小鵬匯天宣布其飛行體X3F的生產許可證(PC)申請正式進入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受理階段。該證書作為航空器量產合規的關鍵憑證,標誌著企業已具備按設計標準規模化製造安全合格產品的體系能力。目前其浙江智造基地建設進度達70%,預計2024年四季度竣工,為2026年實現飛行汽車量產交付奠定硬體基礎。
行業數據顯示,我國飛行汽車產業規模在2023年已達22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三成。分析預測國內eVTOL市場穩態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其中通勤(208億)、觀光(683億)和整機銷售(1260億)構成核心應用場景。技術成熟度、法規完善度與用戶接受度的協同提升,正推動產業從示範運營向商業化普及加速演進。
A股市場已有超過90家上市公司涉足飛行汽車領域。建新股份參股企業推進樣機研製;長安汽車與頭部廠商深化戰略合作;富奧股份獲得電控減振器等關鍵部件訂單;光洋股份則在2026年量產節點前完成核心軸承測試。資本市場動態顯示,今年以來該板塊平均漲幅近10%,蘇奧傳感、高測股份等企業因技術突破帶動成交額環比激增超350%。
根據機構預測模型,祥源文旅通過"低空+文旅"戰略布局實現87.1%的淨利潤增速預期;廣電計量憑藉軍工檢測需求釋放,2024年淨利潤同比增長76.59%,創歷史新高。在估值維度,包含宏發股份、華陽集團等在內的21隻標的股被機構測算存在超過20%的潛在上漲空間。
總結:飛行汽車作為下一代智能交通載體,正在經歷從技術研發到量產落地的關鍵轉折期。隨著生產體系認證加速、應用場景拓展和資本市場資源傾斜,城市立體交通網絡重構已進入實質建設階段。產業參與者通過關鍵技術突破與合規化進程推進,有望在2026年前後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為未來出行方式帶來革命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