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生物醫藥企業通過傳統IPO或反向收購港股平台實現資本化路徑的選擇日益多元化。2024年10月,嘉和生物(06998.HK)公告顯示,億騰醫藥擬通過換股方式合併前者並更名「億騰嘉和」,這一交易不僅涉及估值超8.7億美元的資本重組,更凸顯出創新藥企在商業化進程中面臨的成本控制與戰略擴張難題。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醫藥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招股書披露,2022年至2024年,合併後的億騰嘉和營收從20.74億元增長至25.46億元,但同期銷售及分銷開支占比始終維持在25%28%區間,金額達5.71億元、5.83億元和7.31億元。其中,會議開支從1.41億元攀升至2.23億元,遠超研發費用的9500萬元1.25億元水平。這一數據折射出醫藥企業普遍面臨的銷售驅動型增長模式:以學術推廣、醫院覆蓋為核心的渠道投入占據成本大頭,而研發投入占比不足5%6%,難以支撐長期創新藥管線建設。
值得關注的是,其銷售團隊規模與覆蓋網絡持續擴張——截至2024年末,1000名銷售代表覆蓋近3.9萬家醫療機構及商業公司。然而存貨周轉天數波動顯著(從154天增至189天),顯示供應鏈管理存在潛在風險,或為未來銷量增長埋下庫存積壓隱患。
在銷售策略中,億騰醫藥將約30%的分銷費用投入醫學會議舉辦及參與,2024年此類支出占比已超四分之一。儘管企業強調這是「行業常規」,但高企的會議費是否涉及灰色利益輸送、如何證明其學術價值,或將成為監管與市場關注焦點。與此同時,公司於2023年上半年累計派發1.4億美元股息(約合人民幣9.7億元),其中約60%已實際支付給股東,這一行為在遞表前夕引發投資者對分紅合理性及研發資金保障的質疑。
合併後的新集團計劃推動景助達、GB491等創新藥物上市,並尋求將其納入醫保目錄以擴大市場滲透率。但當前核心產品仍依賴穩可信、希刻勞等成熟原研藥,2023年存貨優化策略下營收增長乏力(同比增幅僅8.2%),疊加銷售費用占比攀升至28.7%,盈利質量面臨考驗。未來若創新藥未能如期獲批或醫保談判失敗,將直接影響其估值邏輯與資本市場預期。
結語:資本重組下的戰略挑戰
億騰嘉和通過反向併購實現港股上市,既是對傳統IPO屢次折戟的突圍嘗試,也反映出醫藥企業「重銷售輕研發」的商業模式困境。在行業監管趨嚴、創新藥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學術推廣成本與研發投入效率、協調股東短期回報與長期管線布局,將成為決定其能否真正突破增長瓶頸的關鍵變量。此次上市進程不僅關乎財務數據的表現,更考驗著企業戰略轉型的智慧與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