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為加快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天津市近期正式印發《電力需求側管理實施細則》,從節約用電、需求響應、綠色用電等多維度提出具體措施。政策明確鼓勵構建資源共享平台與虛擬電廠建設,推動綠電交易和碳市場聯動發展,通過源網荷儲協同控制實現電網安全高效運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能源保障。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力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天津市支持電網企業與綜合能源服務商合作搭建資源共享平台,開展綜合節能改造、綠證交易及碳資產管理等服務。重點針對工業領域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鼓勵採用高效變壓器、智能空調控制設備等技術降低能耗。政策要求到2030年形成規模化需求響應能力,並明確電網企業年度電力電量節約指標需達到上年最大負荷和售電量的0.3%。通過能效診斷與改造補貼機制,引導高耗能企業實施工藝流程優化,推動綠色數據中心、低碳微電網建設。
政策明確將大型商業綜合體、公共建築等納入虛擬電廠重點建設範圍,支持運營商參與輔助服務市場交易。依託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天津市正加速構建具備20%以上最大用電負荷精準控制能力的智能電網。通過聚合儲能設備、電動汽車充電樁等柔性可調資源,工業用戶可在用電尖峰時段釋放存儲電量,緩解系統調峰壓力。虛擬電廠運營商將獲得接入資格審核、運行監測等全流程支持服務。
天津市鼓勵企業開展屋頂光伏與建築一體化應用,在工業園區推廣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政策要求電網企業投資建設用戶紅線外供配電設施,並通過能耗在線監測平台強化綠電交易數據支撐。工業企業被引導參與綠電直接交易或購買可再生能源證書,力爭提升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同時推進新型儲能示範應用,構建分層分區協同控制的智能電網架構。
依託天津市能耗在線監測平台,政策推動建築智能化電力管理系統建設,鼓勵家庭和區域開展用電設施智能化改造。在有序用電機制方面,要求優先啟動需求響應措施,在極端情況下通過事故限電序位表保障民生與重要負荷供應。迎峰度夏前需完成方案演練,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應對用戶負荷變化。
總結來看,《實施細則》通過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技術支撐"的管理體系,將電力需求側管理深度融入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政策既注重能效提升與綠電消費的剛性約束,又強化智能電網與虛擬電廠等技術創新應用,在保障電力可靠供應的同時加速實現"雙碳"目標,為城市能源轉型提供了可複製的實踐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