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新一輪產業變革浪潮中,低空經濟正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興引擎。日前由山西晉商學院主辦的第二期「晉商匯」講堂,通過專家解讀與案例分享相結合的形式,深入探討了民營經濟政策如何激活這一萬億級市場潛力。活動吸引了山西省內80餘名新生代民營企業家參與,共同剖析低空經濟發展機遇與路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低空經濟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本次講堂特邀經濟學領域專家,圍繞《民營經濟促進法》對新興產業的支撐作用展開分析。專家指出,該法律通過明確市場准入標準、優化審批流程、強化產權保護等舉措,有效解決了低空經濟在無人機物流、通航運營、城市空中交通等領域長期存在的制度壁壘。數據顯示,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級,山西作為能源大省正加速布局相關產業鏈,政策紅利將為本土企業創造「換道超車」的窗口期。
講堂通過案例剖析揭示了低空經濟與民營經濟結合的多元場景。專家以無人機物流配送網絡建設為例,說明《促進法》中關於數據共享和基礎設施共建條款如何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同時強調通航機場審批權限下放等政策創新,將推動山西形成「製造服務應用」全鏈條生態體系。某科技企業負責人在研討環節表示:「政策支持讓我們更敢投入技術研發,正在規劃的無人機植保項目有望年內落地。」
活動主辦方透露,未來將持續以「晉商匯」講堂為平台,邀請行業領袖和智庫專家開展深度對話。通過定期發布低空經濟產業白皮書、組織企業赴先進地區考察等方式,幫助本土企業家把握政策窗口期,在智能裝備研發、低空旅遊開發等領域搶占先機。「我們期待形成『政策解讀技術轉化資本對接』的良性循環,讓山西在低空經濟發展中走出特色路徑。」學院負責人表示。
此次講堂不僅為民營企業提供了理解政策的「解碼器」,更搭建起連接法規紅利與商業實踐的橋樑。隨著《民營經濟促進法》落地實施,山西企業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低空經濟這一戰略賽道,通過政策賦能、技術革新和資本協同,共同繪製區域產業升級的新圖景。未來,如何將制度優勢轉化為市場動能,將成為推動山西從資源型經濟向創新經濟轉型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