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0日,深交所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在深圳圓滿落幕。這場以「新質生產力:投資中國新機遇——開放創新的深圳市場」為主題的盛會,吸引了全球資本與產業界的廣泛關注。在智能製造領域,人形機器人作為焦點話題被重點討論,其技術突破與產業化進程正成為觀察中國經濟新動能的關鍵窗口。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會議中呈現的核心觀點指出,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顯著優勢首先體現在供應鏈體系的完善性。這一高度集成化的領域對零部件國產化率要求極高,而當前國內供應鏈已實現超過90%的自主可控水平。這種成熟的產業配套能力,不僅大幅降低了研發與生產的成本門檻,更為技術疊代提供了快速響應的支持。過去十餘年的戰略布局,使中國在核心部件(如伺服電機、傳感器)的產能和品質上形成全球競爭力。
除供應鏈優勢外,應用場景的豐富性與數據積累深度成為另一關鍵變量。國內龐大的市場基數催生了多樣化的人形機器人使用場景——從工業協作到家庭服務,從醫療康復到教育娛樂,這些複雜且高頻的實際應用為算法優化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訓練資源。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場景的數據維度和規模已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種「數據燃料」正加速人形機器人的「大腦」進化,推動其在決策能力、環境適應性等方面實現突破。
會議參與者強調,深圳市場不僅是中國創新的試驗田,更承擔著技術輸出的戰略角色。憑藉供應鏈與場景數據的雙重優勢,中國企業正通過「國內打磨-海外複製」的路徑拓展全球版圖。例如,在中東和歐洲市場,人形機器人已率先應用於工廠基礎作業、物流分揀等標準化場景,並逐步向更高階的任務延伸。這一策略既鞏固了本土技術競爭力,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智能化升級的解決方案。
總結:新質生產力背後的中國機遇
從供應鏈到數據生態,再到全球化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軌跡印證了深圳市場在新質生產力構建中的核心地位。其背後反映的是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路徑——通過產業鏈協同創新、場景驅動技術疊代以及開放合作的國際化戰略,持續釋放增長新動能。對於投資者而言,在這一領域捕捉中國資產價值的同時,也在參與塑造全球智能製造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