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0日
近日,南京市華新大廈物業發布公告稱,該寫字樓將於2025年夏季暫停中央空調冷氣供應。這一決定源於業主及承租戶的集體投票結果——超八成參與者反對開啟中央空調系統。作為南京核心商圈的新街口地標建築,這一選擇折射出城市樓宇管理中成本、環保與個體需求間的複雜平衡。
根據華新大廈公示信息,物業於2025年4月向全體業主(不含19樓、20樓)發起意見徵詢。總投票權以「一樓一票」計算共60票,對應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最終結果顯示,48票反對開啟中央空調,占比達80%,覆蓋面積也占總面積的80.17%。依據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夏季空調系統將停止製冷運行。物業負責人表示,這一結果充分體現了業主對能源成本與實際需求的綜合考量。
物業人員透露,部分業主反映自身辦公區域已配備獨立空調設備,或因樓層長期處於空置狀態而無需中央空調覆蓋。此外,中央空調系統運行電費較高,成為多數人選擇停用的核心動因。「有的業主覺得費用分攤到每平方米過高,希望通過自主安裝小功率設備來節省開支。」物業稱,已有部分租戶計劃自行加裝風扇或分體式空調以應對高溫。
華新大廈並非首個因溫度管理引發討論的案例。去年上海某廣告公司曾因將空調鎖定30℃導致員工中暑而遭投訴,今年6月杭州一電商公司也因要求員工自備小風扇登上熱搜。此類事件反映出在極端天氣頻發背景下,能源使用與工作環境舒適度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
作為1995年建成的15萬平方米綜合樓,華新大廈的決策折射出老舊樓宇設施升級的複雜性。其物業選擇通過民主投票而非強制規定的方式解決爭議,既尊重了個體差異,也避免了資源浪費。不過,未來如何在保障公共空間基本服務與降低運營成本間找到平衡點,仍是城市管理者需持續關注的問題。
總結: 華新大廈的夏季空調停用決定,既是業主集體意志的體現,也是能源效率與經濟利益博弈的結果。這一案例不僅為類似建築提供了通過民主協商解決爭議的參考路徑,也提醒社會各界在應對高溫挑戰時,需兼顧個體需求、環境責任和經濟效益的多維平衡。隨著氣候條件變化加劇,如何構建更具彈性的樓宇管理體系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