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農林 資訊詳情
高端米業困局:十月稻田市值蒸發230億港元背後的三重危機
 稻田 2025-05-20 10:20:05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總字數:約1800字)

  自2023年10月上市以來,"網紅大米第一股"十月稻田股價持續低迷。截至今年5月19日,其股價較歷史高點暴跌近八成,市值縮水超230億港元。儘管公司近期公布的2024財年財報顯示扭虧為盈且營收增長,市場反應依然冷淡。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家曾借電商紅利崛起的米企正面臨高端業務增速放緩、渠道轉型陣痛及治理結構隱憂三大核心矛盾。

  一、高端大米戰略遇阻 玉米新賽道難補缺口

  十月稻田早期通過聚焦電商平台推出"五常大米""東北大米"等產品,成功建立高端化品牌形象。但近年來其核心業務增長持續承壓:2023年大米營收為38.3億元,同比增長僅5.8%;2024年增至40.14億元,增速進一步降至4.8%。

  價格體系鬆動加劇了利潤壓力。數據顯示,大米業務毛利率從2020年的15.25%下滑至2023年的11.5%,儘管2024年有所回升,但銷售單價已從7.3元/千克降至6.1元/千克。市場競爭方面,金龍魚、福臨門等巨頭近年推出高端大米產品,價格戰導致行業平均售價下探。

  為突破瓶頸,公司押注玉米業務拓展新品類。2024年該板塊收入達8.15億元,同比激增超5倍,占總收入比重從2.7%躍升至14.2%。然而分析人士指出,這一增長建立在高營銷投入和嘗鮮紅利基礎上,隨著線上渠道競爭加劇,玉米業務能否持續貢獻核心利潤仍存疑。

  二、電商渠道雙線承壓 線下突圍挑戰重重

  曾經助力公司崛起的綜合電商平台正面臨流量枯竭。2024年京東、天貓等傳統平台收入同比下降16%至23.8億元,占總收入比例從58.4%銳減至41.6%。與此同時,抖音等新興興趣電商渠道收入逆勢增長159%,達到12億元,占比突破20%。

  渠道模式的轉變帶來成本壓力。傳統電商平台"人找貨"模式費用率較低,而抖音為代表的"貨找人"玩法需投入大量營銷資源。數據顯示,公司銷售及經銷開支同比大增58.5%,達5.14億元,其中玉米產品推廣消耗了主要預算。

  線下渠道拓展同樣困難重重。2024年現代商超、經銷商等線下渠道收入占比升至37%,但面臨與金龍魚等巨頭的直接競爭。行業數據顯示,頭部糧油企業已構建覆蓋全國的終端網絡,而十月稻田在供應鏈深度和渠道掌控力上仍顯不足。

  三、家族化治理隱憂凸顯 資本運作爭議頻發

  公司股權結構呈現高度集中特徵。核心管理層通過直接或間接持股掌握超55%控股權,並占據絕大多數董事席位,這種架構可能削弱決策透明度。財務數據顯示,即便在2024年實現盈利後,分紅率達85%,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引發市場對其利潤留存合理性的質疑。

  資本運作層面,公司近年動作頻繁卻成效有限:上市前突擊分紅導致負債率突破100%;通過融資填補分紅缺口的操作引發監管關注;跨界投資新興品牌也遭遇浮虧。這些行為加劇了投資者對公司資金使用效率的擔憂。員工流動數據佐證治理壓力——2023年整體離職率達41%,北京地區更高達57%,反映組織穩定性不足。

  結語:從網紅到困局 變革窗口期已至

  十月稻田的發展軌跡折射出消費品牌轉型陣痛的典型樣本。當電商紅利消退、品類競爭白熱化時,企業既需在產品創新和渠道重構上尋求突破,更要通過治理優化夯實發展根基。若不能有效解決高端業務增長乏力、渠道成本攀升及管理透明度不足等問題,其市值修復之路仍將充滿挑戰。當前消費市場更青睞具備強供應鏈能力和穩健盈利模式的企業,在行業洗牌期,十月稻田的轉型成敗將直接決定其能否重獲投資者信任。

熱門推薦

稻田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