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中國低空經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依託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雙重驅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據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低空經濟市場規模突破5000億元,預計至2025年將邁入萬億級市場。從無人機配送到載人飛艇運營,這一新興領域正通過技術疊代和場景創新重塑行業生態,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低空經濟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國家層面將低空經濟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地方政府則通過優化空域管理、完善基建配套等舉措構建產業支撐體系。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新增低空經濟相關企業1.11萬家,同比增幅達14.5%,而2025年前四個月註冊量更飆升至9217家,同比增長超230%。華東地區以近三成的產業集聚度領跑全國,政策紅利與市場活力形成共振效應。
技術突破進一步釋放產業動能。例如某企業自主研發的第四代無人機採用雙余度飛行控制架構,已在深圳、上海等15個城市開通航線55條,累計完成訂單超52萬單;另一家公司的載人飛艇通過輕量化材料和智能駕駛艙設計,在貴州黔東南州文旅項目中實現商業化運營。這些創新案例印證了技術賦能對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作用。
從研發製造到基礎設施,中國已形成覆蓋全鏈條的產業生態體系。在第十屆北京軍事智能裝備博覽會可見,無人機整機、飛控系統、空管平台等環節企業數量顯著增長。某參展企業的長航時無人機可滿足消防滅火、農業植保等多場景需求;另一家科技公司則推出城市級航空安全服務體系,解決低空飛行中的網絡安全問題。
基礎設施建設加速落地。如紹興市規劃的「512」起降網將新建200餘個微型起降場,某企業打造的城市低空指揮中心可協調飛行申請與動態管理,推動低空資源高效利用。研發、運營與基建三大環節的協同聯動,正為產業升級注入持續動能。
低空經濟的應用邊界不斷拓展,從城市配送到應急救援,從旅遊觀光到森林防火,新業態加速湧現。在城市管理領域,某企業通過「空天地一體化」巡查系統提升市政設施監管效率;在偏遠地區,智能飛艇助力森林草原火情網格化防控。這些創新場景不僅催生新消費需求,更推動產業鏈各環節的技術疊代與模式革新。
微型起降場、充電網絡和監控系統的加速布局,為低空飛行提供安全可靠支撐。以紹興市為例,「512」規劃將形成覆蓋城鄉的立體交通節點;某企業研發的城市級綜合服務平台可實時協調飛行需求與資源調配。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降低運營成本,更吸引社會資本加速湧入,推動產業生態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總結:低空經濟開啟新未來
從政策紅利到技術創新,再到全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中國低空經濟正以不可阻擋之勢重塑經濟發展格局。2023年5059.5億元的市場規模僅是起點,在無人機配送、載人航空器運營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多領域推動下,預計至2025年將突破1.5萬億元大關。隨著空域管理效率提升與應用場景持續擴展,這一新興產業將持續釋放潛力,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