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夏日的張家口市成為避暑旅遊熱門目的地,大青山、智慧農場及草原雄關南天門等景點吸引大量遊客。近年來,該市通過創新「公司+農戶」模式,推動鄉村旅遊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構建起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在政策支持和產業聯動下,當地不僅激活了生態資源價值,更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形成多方共贏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文旅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位於尚義縣的大青山以山勢險峻、景點密布著稱,夏季平均氣溫僅14攝氏度,成為周邊遊客納涼首選。景區內金蟾石、京廣玻璃橋等自然人文景觀吸引大量客流,帶動周邊二道背村民宿蓬勃發展。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社+農宅合作社」模式,當地整合農戶資源發展農家樂,形成「企業運營+村民參與」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據統計,大青山國際旅遊度假區開發過程中累計享受小微企業稅收優惠超53萬元,政策紅利為項目落地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橋東區元子河村,「櫻桃紅了」智慧農場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打造集農事體驗、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針對農戶電子設備使用難題,當地農業農村、稅務等部門聯合開展技術培訓,指導自然人通過手機代開增值稅電子發票,並提供精準涉稅提醒服務。這種政企協同機制有效解決了產業鏈末端的技術堵點,推動農產品從田間到市場的高效流通,讓市民在周末即可體驗採摘樂趣的同時,助力農戶增收。
康保縣的南天門景區以奇峰疊嶂、泉水叮咚的獨特地貌聞名,其開發過程中稅務部門通過「稅收優惠大禮包」和上門走訪服務,為企業發展注入信心。該景區依託生態資源與歷史底蘊,將自然景觀與文化體驗結合,成為草原旅遊的新名片。政策支持不僅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更激勵其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推動景區從單一觀光向深度文旅融合轉型。
通過整合生態、農業和人文資源,張家口市正構建起全域文旅發展的立體網絡。從大青山的清涼山色到智慧農場的田園採摘,再到南天門的歷史迴響,每個項目的背後都凝聚著政府引導與市場活力的雙重力量。未來,隨著稅收政策精準落地及產業鏈持續完善,當地文旅產業有望進一步釋放潛力,在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