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20日,在伊州區技工學校內,一場聚焦現代農業與科技融合的技能培訓迎來關鍵節點——由某職業技術學校委託開展的植保無人機操作技術首期培訓班正式結業。20名學員通過系統化學習和考核,掌握了新型農機設備的操作技能,為當地青年群體開闢了職業發展的新方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培訓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本次培訓聚焦植保無人機的農藥噴灑、播種等核心操作技術,吸引了來自哈密市各鄉鎮街道推薦的20名年輕富餘勞動力參與。經過為期10天的沉浸式學習,學員們在理論與實操環節均展現出高度專注力:考前準備階段,電教室內的模擬軟體操作演練、教材複習以及一對一答疑場景交織,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通過嚴格考試後,這批學員將獲得植保無人機操作證書,正式成為當地首批持證的「飛手」從業者。
為降低技能學習門檻,哈密市農業農村局提供了專項培育資金,全額覆蓋了每名學員2600元的培訓費用,確保參訓群體零成本參與。這一舉措打破了傳統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壁壘,讓植保無人機操作技術這類高附加值職業不再遙不可及。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培訓不僅關注技能培訓本身,更通過政策扶持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動能。」
作為哈密市在低空經濟領域的首次嘗試,本次培訓的成功標誌著當地正加速推進農業機械化與智能化轉型。後續計劃中,相關部門將拓展CAAC無人機駕駛執照申領、航拍技術及競技類無人機操作等多元化課程,進一步完善低空經濟人才培育體系。通過構建「技能培訓—證書認證—產業應用」全鏈條支持模式,哈密市旨在為更多青年搭建就業創業的優質平台,推動農業增效與產業升級協同發展。
此次培訓不僅填補了哈密市在植保無人機操作領域的空白,更標誌著當地正在積極布局低空經濟領域。通過持續開展多元化技能培訓項目,哈密市將為更多青年搭建技能提升與職業發展的優質平台,助力鄉村振興與產業升級雙輪驅動。隨著技術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低空經濟有望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