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製造業加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標準化建設成為推動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關鍵引擎。國家近日公布第二批76個智能製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名單,山東憑藉8項重點案例入選,展現了區域產業與政策協同創新的強大動能。這些試點將通過兩年時間探索出可複製推廣的智能製造新模式,為全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示範經驗。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智能製造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本次試點聚焦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山東共有8個項目成功入選,包括高端發動機智能工廠建設項目和碳化矽半導體材料智能工廠建設項目等典型案例。這些項目覆蓋從生產到服務的全流程標準化改造,旨在通過技術疊代與管理優化形成系統性解決方案。例如,某企業依託智能製造標準體系重構生產線,實現關鍵工序自動化率提升50%以上,同時降低綜合能耗15%,充分體現了試點項目的實踐價值。
國家開展試點的核心目標在於強化標準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通過統一技術規範與管理流程,企業可更高效地整合研發、生產、供應鏈等環節資源,加速智能化改造進程。數據顯示,試點項目將推動製造業高端化發展,預計到2027年形成覆蓋全鏈條的標準化體系,帶動行業整體運營效率提升20%以上。同時,要求承擔單位提煉經驗並推廣至上下游企業,進一步擴大標準應用範圍與影響力。
作為製造業大省,山東將此次試點納入年度重點任務,提出「產業大腦+晨星工廠」融合創新模式。2025年計劃建成省級「產業大腦」50個,培育晨星工廠試點企業超5000家、標杆企業100家,並力爭創建國家級智能製造領航級和卓越級工廠10家左右。通過數位化轉型與網絡化協同的雙重驅動,山東正加速構建以標準為紐帶的新型製造體系,目標將數字經濟總部基地數量提升至50個,形成區域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結語
第二批智能製造標準應用試點的啟動標誌著我國製造業向標準化、智能化方向邁出關鍵一步。從政策導向到企業實踐,標準化建設已成為破解產業升級難題的核心路徑。隨著山東等先行地區的經驗複製與技術擴散,未來兩年內將湧現出更多可落地、可持續的創新成果,為全球產業鏈重構貢獻中國方案。這場以標準為支點的變革,正在重塑中國製造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