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加速推進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能源系統的轉型正面臨多重挑戰。如何平衡低碳化與電力供應穩定性成為關鍵議題,而天然氣憑藉其清潔性、靈活性等特性,在新型能源體系構建中占據重要地位。特別是在當前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過程中,天然氣發電作為兼具調峰能力和基荷電源潛力的技術路徑,正在為全球能源結構轉型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隨著煤炭消費占比持續下降,天然氣正逐步填補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之間的銜接缺口。以上海市為例,過去十年間其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比重從8%提升至近12%,增量主要來自電力領域需求增長。在推動「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天然氣既能作為風電、光伏等波動性電源的穩定補充,又能通過技術升級承擔基礎負荷功能,成為當前能源結構優化中不可或缺的過渡選擇。
數據顯示,在上海地區運營的340萬千瓦F級燃氣機組已成為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的核心設施。這些裝置不僅能夠快速響應電網需求變化(如2024年上海市日用電負荷峰谷差已達1650萬千瓦),還通過靈活調節能力實現液化天然氣庫存動態平衡。這種「雙調峰」機制使發電企業可在保證能源供應的同時,有效應對極端天氣或突發事件導致的供需波動,為城市能源安全提供雙重保障。
儘管儲能技術與虛擬電廠等創新方案發展迅速,天然氣發電仍具備獨特優勢。其快速啟停特性(部分機組可在數分鐘內完成滿負荷切換)及穩定轉動慣量輸出,使電網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場景下維持頻率與電壓穩定性。以上海為例,2024年電力峰谷差較2020年增長近30%,凸顯了天然氣發電在平抑需求波動中的戰略價值。未來隨著分布式能源網絡擴張,這種兼具經濟性與可靠性的調節能力將進一步強化其不可替代地位。
總結
當前全球能源系統正經歷深刻變革,天然氣憑藉獨特的「雙調峰」功能,在保障電力安全、促進低碳轉型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從上海實踐可見,通過持續優化燃氣機組布局並深化與新能源協同,天然氣發電不僅能有效銜接傳統能源與清潔能源發展路徑,更將成為新型電力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穩定支柱。隨著技術疊代與政策支持加碼,這一領域將在未來十年繼續發揮關鍵作用,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