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以來,中國消費金融市場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共同推動行業規模快速擴張。然而,在業務狂飆突進的表象下,信用風險、管理漏洞和欺詐行為等多重矛盾逐漸凸顯。如何在釋放普惠金融價值的同時築牢風控防線,成為當前消費金融機構必須直面的核心命題。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消費金融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國有銀行個人消費貸餘額(含信用卡透支)增量突破1萬億元,持牌消費金融行業資產規模和貸款餘額在2023年末也已邁過萬億門檻。然而,在政策刺激與市場擴張的雙重推動下,行業風險呈現多維度交織態勢:
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不良貸款轉讓成交金額達268.2億元,個人消費貸款占比顯著提升。這一數據背後是行業面臨的三重驅動:
1. 政策導向轉向規範:監管部門要求嚴控貸款額度與利率,杜絕「利率幻覺」,並強化對助貸平台的穿透式管理;
2. 市場洗牌加速:頭部機構淨利潤暴降超90%,資產質量惡化倒逼行業從粗放擴張向精細化運營轉型;
3. 消費者訴求升級:用戶對費用透明度、隱私保護及合規流程的要求日益嚴格,推動從業機構強化全流程風險管控。
行業分析指出,消費金融需通過以下路徑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結
截至2025年5月,消費金融行業正處於政策紅利釋放與風險管理重構的關鍵轉折點。在擴大內需的戰略目標下,從業機構唯有通過技術賦能、數據協同和場景創新,在業務擴張與風險防控間找到動態平衡,才能真正發揮普惠金融價值,為實體經濟注入可持續動能。當前行業加速出清的陣痛期,正是重塑行業生態的重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