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基於6.19萬畝基地及43家企業的區域發展樣本
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國鮮花市場需求持續攀升,雲南作為全國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地,其產業鏈整合與技術創新成為行業焦點。在這一背景下,晉寧區通過黨建引領、資源整合與模式創新,在花卉產業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力,為同類地區提供了可複製的發展範本。
晉寧區構建了"1個區級黨群服務中心+59個產業鏈黨組織"的立體化服務體系,覆蓋6.19萬畝種植基地及43家花卉企業。這一布局實現了"黨組織建設在產業鏈、先鋒服務在產業鏈、群眾致富在產業鏈"的閉環管理,有效整合了從種苗研發到物流銷售的全流程資源。數據顯示,該模式已吸引47家產業鏈關聯企業入駐,並通過"兩權抵押"試點獲得1.04億元產業發展信貸資金支持,顯著降低企業融資門檻。
面對全國性鮮花產能過剩壓力,晉寧區依託與校企合作建立的4個種苗研發中心,在技術研發環節形成核心優勢。截至2025年6月,累計研發培育30餘個新品種,其中8個完成市場化應用並獲得國家授權7項。這種以科技創新驅動差異化競爭的策略,使區域內企業產品溢價率提升約23%,有效緩解了低端產能過剩帶來的價格戰壓力。
通過組建花卉產業聯合黨委,晉寧區成功連結起人才、金融、土地、物流等19個保障單位,形成"黨建+產業"的協同機制。具體措施包括:設立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建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搭建電商直播平台,以及培育"新花農"工程(已聘任16名種業導師)。這些舉措不僅縮短了企業審批周期,更通過數位化工具將物流成本降低15%,進一步鞏固區域市場競爭力。
作為昆明市首個完成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登記試點的區域,晉寧區累計發放貸款達1.04億元,解決了傳統花卉企業融資難問題。同時通過重點項目專辦先鋒隊機制(配置30名重點專辦員),實現從種苗研發到終端銷售的全鏈條服務響應提速40%,這種"金融+服務"雙輪驅動模式正在重塑區域競爭格局。
結語:區域創新對鮮花產業發展的啟示
晉寧區通過黨建引領、科技創新和生態重構三位一體的發展策略,成功在2025年全國鮮花市場中占據先發優勢。其經驗表明,破解同質化競爭需從產業鏈整合入手,在技術研發、金融服務、人才培育等關鍵環節形成系統性創新。隨著6.19萬畝基地的持續優化及43家企業的集群效應釋放,該模式正為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未來,這種以區域協同為核心的產業發展路徑,或將成為國內特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參考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