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數位化進程加速,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正迎來新一輪技術革新與產業擴張周期。在政策支持和技術突破的雙重驅動下,5G作為新一代通信基礎設施的核心載體,其應用場景持續擴展、終端產品快速疊代,推動全產業鏈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本文聚焦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的核心方向,結合市場動態與技術趨勢,分析重點領域的發展路徑及投資潛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5G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根據政策要求,手機、個人計算機、家庭網關等整機設備將加速向高性能、輕量化方向升級。例如,XR(擴展現實)新型終端研發被列為重點任務,目標是突破顯示技術瓶頸並優化產品形態。同時,智能安防、車載計算和智慧健康養老等領域將成為5G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的突破口。數據顯示,到2026年,全球XR設備出貨量預計同比增長超40%,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市場將占據35%以上的份額。
方案明確指出,需加強5G/6G關鍵器件、晶片及模塊的技術攻關。當前,國產化進程加速背景下,射頻前端、基帶晶片等核心部件的自主化率顯著提升。據行業預測,2025年中國5G基站用濾波器市場規模將突破180億元,而6G技術儲備已進入實驗室驗證階段,預計2030年前後實現商用。企業需重點關注高頻材料、毫米波通信組件等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
為推動智能體與終端產品深度融合,《方案》提出將制定人工智慧終端智能化分級方法和標準,覆蓋感知、決策、交互等多個維度。例如,在家庭網關設備中嵌入AI算法以實現智能家居聯動,或在伺服器領域通過5G+邊緣計算提升實時數據處理能力。據測算,到2026年,搭載AI功能的消費電子設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400億元,其中智能可穿戴設備占比將超1/3。
新型顯示技術(如Micro LED)、計算機外設可靠性提升(印表機、掃描儀等)以及智慧家庭場景應用被列為重點突破方向。例如,通過優化面板能效和柔性設計,新型顯示設備將降低能耗20%以上;而伺服器整機與零部件的協同疊代,則將進一步支撐數據中心算力需求增長。政策同時鼓勵地方開展5G終端創新試點,加速技術落地轉化。
從資本配置角度看,5G基站建設、晶片研發和行業應用解決方案開發是當前投資熱點。截至2023年底,中國已建成超過380萬個5G基站,但覆蓋密度仍需提升以滿足工業網際網路需求。風險方面,技術疊代速度過快可能導致部分設備提前淘汰,而國際供應鏈波動也可能影響關鍵元器件的穩定供應。
2025-2026年是5G技術深化應用與產業規模擴張的關鍵窗口期。政策引導下的終端智能化、晶片國產化及行業生態構建將共同推動市場增長。企業需緊抓XR設備研發、AI融合標準制定等核心賽道,同時關注6G技術儲備帶來的長期機遇。隨著產業鏈協同效應增強,預計到2026年,5G相關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8萬億元,成為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