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農業 資訊詳情
2025年大豆競爭與市場分析:供需格局與價格走勢深度解析(附核心數據)
 大豆 2025-11-02 06:55:00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經濟形勢波動及地緣政治關係調整,2025年大豆市場呈現複雜競爭態勢。近期美國大豆期貨價格攀升至15個月高位,中國潛在採購預期成為關鍵變量。全球大豆供需格局、價格驅動因素及未來走勢,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本文結合最新數據,解析大豆產業競爭態勢與市場動態。

  一、中美關係緩和推動大豆貿易預期,競爭格局重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大豆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10月底,美國大豆期貨價格一度突破11.14美元/蒲式耳,創階段性新高。市場普遍認為,這一上漲與中國可能恢復採購美國大豆的預期直接相關。此前,中國9月進口美國大豆量為零,但10月29日官方回應顯示,雙方貿易溝通渠道保持開放。

  分析顯示,若中國以儲備採購形式購入美國大豆,12月和1月船期將成為關鍵窗口期,因這兩個月份是美豆傳統出口旺季。然而,美國大豆出口受阻於政府停擺導致的數據缺失, USDA 9月報告預計2025/26年度美豆產量為1.17億噸,同比下降1.6%,而巴西產量預計達到1.75億噸,同比增長3.6%。美豆需與巴西大豆競爭中國市場,限制其價格大幅上漲空間。

  二、全球大豆供應過剩背景下,競爭壓力加劇

  2025年全球大豆總產量預計達到4.26億噸,較上年基本持平。美國和阿根廷減產被巴西和中國增產部分抵消。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巴西大豆因種植面積和單產雙增成為最大供應方,而阿根廷受氣候影響產量下降4.7%。

  美國大豆出口面臨嚴峻挑戰:截至2025年10月,其出口銷售進度為十年最低水平。儘管美豆FOB價格較巴西低8%,但仍難以吸引其他替代買家填補中國進口缺口。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大豆產量預計達2100萬噸,同比增長1.7%,國產大豆對進口依賴度有所降低,進一步加劇全球貿易競爭。

  三、國內需求持續向好,但供應結構面臨調整

  國內豆粕需求受養殖業高存欄支撐,2025年9月工業飼料產量達3036萬噸,環比增長3.4%。油廠數據顯示,10月底大豆庫存751.29萬噸,同比增34.53%,豆粕庫存105.46萬噸,同比微增0.17%。儘管需求端表現強勁,但充足的庫存和未來進口預期可能抑制價格漲幅。

  分析師指出,若中國恢復採購美國大豆,油廠將優先選擇成本更低的供應源。當前巴西12月船期大豆盤面榨利虧損200元/噸,而2月船期後利潤轉正,暗示南美供應仍具競爭力。國內大豆採購策略需在成本與政策導向間權衡,或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

  四、價格走勢分化,競爭與政策將主導未來方向

  短期看,美國大豆期貨因中國採購預期支撐,1080美分/蒲式耳成為關鍵支撐位。但市場對「重返成本線」(約1170美分)的樂觀預期可能被南美豐產壓力壓制。國內豆粕價格則面臨供應寬鬆與剛需支撐的博弈:若12月船期採購完成,期貨或重回下跌通道;反之則維持震盪。

  中期看,南美大豆播種季天氣將成為變量,若巴西產量如期增長,全球供應過剩將進一步施壓價格。同時,中美若達成長期採購協議,可能重塑國際大豆貿易版圖,但需平衡成本競爭與政策風險。

  2025年大豆市場呈現供需雙維度競爭:全球供應過剩背景下,美國亟需打開中國市場以緩解庫存壓力,而中國在保障供應安全的同時,通過價格比較和政策調節優化進口結構。未來價格走勢將取決於中美貿易磋商進展、南美產量兌現情況及能源政策對需求的潛在影響。短期內,市場將在預期與現實間震盪,長期則需關注結構性調整帶來的新平衡。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大豆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