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11月6日,中國外賣市場正經歷激烈競爭,阿里與美團的股價走勢形成鮮明對比,衍生出獨特的投資策略。投資者通過做多阿里巴巴港股、做空美團,潛在收益高達130%,這一策略在短期內仍被視為可行。本文結合數據,分析兩家重點外賣企業競爭態勢及市場前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外賣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阿里巴巴港股年內漲幅超100%,同期美團股價下跌32%,成為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中表現最差的標的。這一反向走勢源於外賣市場競爭白熱化。阿里通過「淘寶閃購」整合外賣與電商,強化即時零售能力,而美團面臨核心外賣業務利潤率持續受壓的挑戰。截至當前,美團空頭倉位占自由流通股超2%,接近2020年以來最高水平。
美團第二季度淨利潤同比暴跌97%,預計2025年第三季度虧損將擴大至145億元,主因是外賣及新業務(如即時零售閃電倉)的持續虧損。相較之下,阿里憑藉電商主業的現金流與可轉債融資,現金儲備充足,能夠持續補貼搶占市場份額。其三季度淨利潤預計仍能保持約95億元規模,展現更強韌性。
阿里將外賣平台升級為「淘寶閃購」,在上海、深圳等試點城市布局團購業務,強化與電商協同。美團則通過雙11大促發放170萬張免單券,並加速中東、巴西市場拓展。然而,新業務如閃電倉的利潤率低於外賣主業,進一步加劇盈利困境。標普數據顯示,美團在海外市場的新發債雖補充「彈藥」,但監管對「惡性補貼」的警示未能遏制競爭烈度。
當前市場對美團目標價已大幅下調,部分機構將其調至75港元,較現價仍有約27%下行空間。與此同時,阿里仍獲機構一致推薦「買入」。分析顯示,若阿里繼續容忍外賣業務單量虧損以換取電商協同,美團的盈利壓力可能長期存在。投資者需關注11月14日美團三季度業績,其即時配送業務虧損及海外擴張進展將直接影響市場信心。
2025年外賣市場競爭已演變為資本與戰略的持久戰。阿里憑藉多元業務支撐的現金流持續加碼,而美團核心業務面臨盈利與市占率的雙重考驗。投資者通過配對交易捕捉兩者股價分化的機會,但需警惕監管幹預及市場對美團基本面進一步惡化的預期。這場激戰不僅重塑外賣行業格局,更可能成為觀察中國網際網路平台經濟長期競爭邏輯的關鍵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