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調味品 資訊詳情
我國鹽業運銷企業發展前景分析
 鹽業 2007-01-01 11:19:00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為了消除碘缺乏病對食鹽實行專營管理。這是國家賦予鹽行業的神聖職責,要承擔好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必須有較好的經濟效益作保證。為此鹽行業必須樹立強烈的效益觀念,千方百計地用足用好政策,充分利用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提高效益,快速地發展壯大起來,更好地承擔起食鹽專營任務。但鹽行業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較深,時間較長,職工依賴心理強,缺乏市場經濟條件下強烈的生存意識、競爭意識和危機感,思想觀念跟不上市場經濟的步伐,使企業的改革與發展缺乏內在的動力。在這種矛盾中徘徊不前的鹽業運銷企業如何才能得到發展和壯大呢?

建設企業文化,增強企業凝聚力

  企業文化,既包括職工的理想信念,行為準則、價值取向、道德規範、習俗禮儀等內在意識,也包括企業設施、環境面貌等外在的物質表現。它滲透於企業的一切之中,體現於企業的各個方面,它標誌著企業管理從物質、制度的層面向思想文化層面的發展。一個企業要充滿生機與活力,就必須「抓人心,促人和」。重視人的價值和獨立人格,使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都能在經營管理中得到充分的釋放。

  更新觀念是鹽業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鹽業長期的專營官賣,造成了行業的優越感、安全感,求穩怕亂,缺乏創新已成為行業的通病和痼疾。似乎鹽業可以游離於市場之外,不需要競爭也能發展。其實這是對鹽業專營的一種誤解,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思想障礙。食鹽實行專營和計劃管理,並不等於不參與市場競爭,鹽作為一種商品,概莫例外地受著品種、質量、價格、服務等市場綜合因素的制約。

  以人為本是鹽業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矗由於歷史的原因,鹽業職工隊伍的基本素質偏低。下大力改變這一狀況,既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建設企業文化的必然要求。企業管理核心是以人為本。而對人的管理,無外乎制度規範和精神感召,亦稱硬體與軟體管理。其硬體管理,在於加強整章建制,使企業一切事物處理符合規範,有章可循,讓職工明白應該怎樣做,重點突出一個「嚴」字。其軟體管理,則是注重感情的作用。要理解每個人都有受尊重,被愛護和關心等精神方面的需要,這也是軟體管理的內涵。對人的管理,必須發揮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身教感人的作用,突出一個「情」字。要探索一種硬體與軟體結合得當的管理,走綜合管理之路,達到制度的規範,感情的溝通,使職工自覺地同企業榮辱相連,休戚與共。另外,還要組織崗位練兵,不斷提高業務技能;營造健康的文化氛圍,陶冶職工的道德情操。

  建設優秀的商業文化是鹽業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心任務。鹽是商品,鹽業運銷活動是一種商業行為。建設優秀的商業文化就是要確定商業價值觀,規範商業行為,構塑商業形象。

提高服務水平,維護食鹽專營

  食鹽專營是政府行為,實行壟斷性的經營。《食鹽專營辦法》既授予了鹽業部門權力,同時也明確了鹽業部門所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權力是用來治理整頓市場,改善外部環境,確保鹽業市場正常運轉的法律依據;責任則是用來規範、制約鹽業部門生產和經營行為,向全民提供合格碘鹽,從而達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的。前者表現為「專」,後者表現為「營」。「專」體現權力,權力服務於責任;「營」是責任的體現,又是權力的延伸,應該說「營」是基礎,「專」則通過「營」來實現。維護和保證《食鹽專營辦法》的貫徹實施,既有「專」的問題,也有「營」的問題。既要有外部環境的治理,又要有內部條件的營造。這些年來,鹽行業為了求生存圖發展做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所做的大多是爭取政策,尋求保護,側重於客觀環境的治理和外部環境的改善,在「專」字上做了大量文章,這一切是有效的,也是必須的。但是,長時間來,鹽業在自強自立,操練內功,治理內部,完善服務方面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缺乏獨立創業、風險挺進的競爭觀念。受計劃經濟影響沿襲下來的官氣,「等、靠、要」環境裡應運而生的嬌氣、惰性,不但阻礙了鹽業的發展,也留下了不少隱憂。鹽業長期獨家經營滋長起來的官商作風,相沿成習的低水平服務,並無多大改變。無論是服務設施、服務條件、還是服務方式、服務水平,硬體、軟體都與作好專營的要求很難適應。如果依然墨守成規、固步自封、臆想憑靠行政手段和專營政策的保護而立於不敗之地,路只會越走越窄。因此,為維護專營,鞏固專營體制,必須一切從我做起,一切從內部著手,自加壓力,自我鞭策,在提高服務質量上大做文章。要聯繫本企業的實際,緊緊扣住專營承擔的社會責任,將服務內容細化,服務標準量化,服務口號物化,獎罰措施硬化,建立完善的服務機制。第一、確立以民為首的服務宗旨。食鹽專營的每一項工作都是為了保證群眾能吃上合格碘鹽,每一個經營活動都關係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們應該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我們的每項服務都要維護群眾利益,以人民群眾滿意為企業的經營目的。第二、講究以質量為本的經營作風。商品質量是鹽業運銷企業的生命線,唯有質量合格,方能取信於民。保證合格碘鹽供應市場,不僅是鹽業賴以生存的前提,也是國家確定專營的目的。第三、樹立義利並重的效益觀念。食鹽加碘關係到國計民生,我們要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經營謀利。最大的利益是保證群眾的健康,促進民族素質的提高。

樹立市場經濟意識,走集約化經營之路

  長期以來,鹽業搞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食鹽一直是專營,人們很少考慮市場和效益。現在鹽業面臨著從傳統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而職工的思想仍未擺脫計劃經濟的束縛,成為鹽業經濟發展的阻力。食鹽專營是計劃管理不是計劃經濟。那種傳統計劃經濟管理模式下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必須徹底摒棄,積極主動地迎接挑戰,按照現代商業企業集約化經營的一般原則,結合本企業實際,抓緊練好內功,積極穩步地走集約化經營和管理之路。能否在經營管理上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是搞好鹽業營銷工作的關鍵。鹽業運銷企業,要以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效益優先的原則為導向,轉變經營機制。通過加強管理,挖掘潛力。在購、銷、存三個環節中,引進「模擬市嘗效益目標管理」的概念,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在資金管理上,要儘量減少貸款,盤活現有資金,抓好資金的「清理、控制、用活」。同時要精打細算過日子,壓縮非經營性開支,把各項消費降低到最低水平。

  另外,要優化企業組織結構,精簡機構,強化功能,提高效率。大膽改革用人制度,健全激勵機制,把每個職工的工作實績與職務晉升、工資獎金等掛鉤,真正形成既有壓力又有動力的利益驅動機制,為加快向集約化經營轉變創造有利條件。

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鹽業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