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棉紡織行業雖然也受到了出口退稅下調、人民幣升值,尤其是
進口棉滑准稅提高等外部環境的影響,但仍然保持了平穩、快速的增長,在投資、利
潤和出口等方面,有較大的增幅。但受國際經濟、貿易環境的影響,棉紡織行業出口
增長出現回落。主要的產品,紗、布、牛仔布、色織布出口都出現了負增長。出口的
減少使大量的產品轉向內銷,使得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很多企業雖然產能增加了但效
益並沒有增加。
2008年的形勢,對於棉紡業將更為嚴峻。棉紡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結構調整。
表現在產能、尤其是常規產品的產能,已經供大於求。如40支和32支紗以及一些
牛仔用紗和牛仔布,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效益,去年行業68%的企業利潤率只有0
.4%。那麼我們行業的利潤從哪來的呢?是大約30%的企業實現的。只有30%
的企業實現的利潤率在3.7%以上,而其中有9%的企業利潤率在10%以上。這
9%的企業是如何達到10%以上的利潤率的呢?主要原因是他們的產業鏈相對完整
。如果光是紡紗、織布基本上沒有利潤。有的企業還有棉田,做染整、織布、服裝,
這樣的企業利潤比較好。另外一個是家紡,事實上,很多棉紡企業也做家紡產品,這
是體現我們行業效益增長的原因之一。
2008年,我們估計還是能夠保持平穩增長,但是增長的幅度會下降。當然,
有些不利因素還是要面對的:
比如為了保護棉農的利益,對棉花進口徵收滑轉稅,儘管今年降低了一個點,但
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如果企業都買國產棉的話,國產棉花的總量又不夠。按照保守
估計,今年紡織用棉至少需要1300萬噸,但去年的國內棉花產量大約在800萬
噸,還是有一個巨大的缺口。對於產品檔次低的中小企業,不進行調整,今年日子肯
定很難過。
對於2008年的形勢,我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對策:
一是提高紡紗的紗支。以前我們的平均紗支只有21支,現在提高到了24到2
5支,但這還不夠,有條件的企業應多做一些高檔的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
第二,多生產混紡產品。棉花不夠用,勢必會面臨漲價,如果開發多種纖維混紡
產品,包括功能性纖維、特種纖維等,這樣也會有助於產品競爭力的提升。
第三,加強技術改造,淘汰落後裝備,降低用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