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女裝 資訊詳情
女裝行業分析,品牌企業迅速崛起
 女裝 2010-01-02 14:09:00

    現代消費者著裝講究個性化,追求自我風格和完美,選擇自己喜歡的服裝是一種時尚。大部分女性願意以服裝來表達顯示自己的文化層次和品味。而各個年齡段的女性消費者對品牌服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使得市場更加細分化,比如大眾休閒服、運動服、少女裝、淑女服、時尚休閒、量體裁衣等,還出現專門設計等深層次的個性化服務,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經濟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消費者需要。行業分析如下:

    實力女裝品牌企業迅速崛起

    女裝品牌的定位更加明確和細分,品牌效應更加明顯。近年來,隨著女裝市場的快速發展和競爭的逐漸加劇,市場中湧現出一批具有相當實力的女裝品牌,誕生了具有明顯區域色彩的產業集群;中國女裝的品牌化、規模化、時尚化、個性化趨勢愈加明顯,女性穿著更趨向於休閒化、多樣化、個性化、時裝化和品牌化。

    市場競爭激烈

    消費觀念改變,品牌意識加強

    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多元文化的發展,年輕女性在經濟上的實力在不斷地增加,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變化,品牌意識更加強烈。

    市場細分化,滿足不同消費者

    越來越多外國女裝品牌加快在我國的擴張速度,H&M 、ZARA、C&A已紛紛湧進中國市場並占據了領先優勢,美國的GAP也在北京和上海開店。隨著他們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開拓力度,女裝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女裝企業普遍存在庫存高、周轉速度慢、產品同質化等問題,同時消費者對女裝品牌的忠誠度較低,市場份額不穩定,使中國女裝企業陷入價格戰和促銷戰的漩渦中。中國女裝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正由過去的降價競爭快速變成款式、設計、銷售環境等綜合因素的競爭。加之今年以來服裝企業生產成本增加、銷售下滑、利潤變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多品牌集團不斷發展壯大

    服裝企業逐漸進入資本市場,通過重組、併購等途徑來完成資本化運作,很多規模較大的女裝企業目前都已延伸出多個品牌。中國女裝企業正從單一品牌向多品牌、多品類過渡,以實現品牌化戰略。多品牌、多品類是根據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發展,確定旗下品牌定位的差異化和細分化,從而帶動銷售增長的經營模式。國內品牌擁有三個品牌及以上的企業有白領、影兒、贏家、藝之卉、印象、歌力思、舒朗等。

    當前我國女裝業主要問題

    後危機時代直面國際競爭

    國際品牌已經加速在中國市場的布局,這種湧入必將對中國民族品牌造成一定的衝擊。國際品牌特別是國際名牌,憑藉其長期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通過國內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廣泛,將品牌與文化有機結合,利用西方特色文化的影響,衝擊國內市場。

    外貿加工競爭國崛起

    東南亞各國、非洲相對發達地區,正著力將紡織服裝業打造為民生產業、創匯產業。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已經開始處於劣勢,加上人民幣升值、國際價格競爭等因素,我國在以外貿加工為主的傳統貿易方面已經喪失了優勢;另一方面,歐美已開發國家的貿易壁壘(技術壁壘)並未完全消除,也限制了我國出口產品的增長。

    國內市場競爭加劇

    服裝行業為我國直接解決了約1100萬的就業崗位,涉及服裝產業相關聯的農產品種植業、紡織品加工製造業、服裝流通業、市場服務業的就業人數高達1億人口,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事關社會穩定、人民生存和生活質量的民生產業,是傳統的出口創匯大戶。如此多的從業者也表明服裝行業准入門檻低,技術含量不高,由此帶來的競爭壓力日益凸顯。

    經營者自身的品牌觀念須提升

    服裝行業是體制改革比較徹底的行業之一,純粹的市場競爭給人民的穿衣幸福指數帶來了顯著變化;但是廣大從業者自身素質良莠不齊,也制約著女裝行業的發展。行業組織迫切希望從業者真正認識自身品牌、愛護自身品牌,發展自身品牌;真正關注品牌內在價值的核心––文化,以傳播文化底蘊為核心,以品牌市場銷售為手段,打造出真正的民族品牌。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暴露了世界實體經濟結構存在的重大失衡,與國際交往日益緊密的中國女裝產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訂單減少、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在既往成績的光輝下逐漸浮出水面,一定程度上阻滯了行業擴張的速度,我國女裝產業的行業分析、以出口貿易為主體的加工型企業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機。經過政府、行業和企業自身一年多的努力,總體企穩回升,但引發危機的矛盾和問題並未得到根本改變,這就決定了後危機時代我國女裝產業面臨新機遇與新挑戰。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女裝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