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數字出版 資訊詳情
數字出版時代逼近
 數字出版 2008-01-01 15:10:00

   2007年的數字出版行業可謂風生水起,出版行業推進數字出版的積極性高漲。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布的「2008年文化藍皮書」指出,我國數字出版潛在市場巨大。未來五年,將有超過30%的手機用戶通過手機閱讀電子書和數字報,由圖書館等機構用戶採購的電子書、數字報的銷售規模將達到10億元,由網民和手機用戶帶動的電子書、數字報內容銷售及廣告收入將達到50億元。

    數字出版蘊含巨大潛在市場

    雖然以紙質媒介為代表的傳統圖書仍在當今的出版業中占據主導地位,但隨著全球信息化進程的推進以及信息技術向各個領域不斷延伸,我國數字出版產業迅速發展,數字出版理念逐漸深入,技術不斷完善,形態日益豐富,受眾迅速增加,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勢頭強勁,並日益成為我國出版產業變革的「前沿陣地」。

    據IDPF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全年電子圖書渠道銷售額達到3180萬美元,約合2.2億人民幣,同比2006年增長23.6%。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數字出版行業的產業規模也不斷擴大,數字出版整體規模從2000年的15.9億元人民幣發展到2006年的200億元人民幣,到了2007年,其市場整體規模更飆升至300億元人民幣。

    2008年,隨著網絡及手機普及率的持續提升及3G的到來,中國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被業內普遍看好。更有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網絡出版的銷售額將占到出版產業的50%;2030年,90%的圖書都將出版網絡版本。可以說,數字出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朝陽產業。

    信息化衝擊傳統紙媒出版業

    數字出版形態不斷創新,在電子書的基礎上形成對其他領域的擴張,包括從電子書到數字報紙,從電腦閱讀到手機閱讀,未來將在手機上形成隨身「書報亭」,通過這個隨身的書報亭來管理雜誌、圖書,給讀者一個有衝擊力的閱讀體驗。

    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數字出版所表現出的強勁發展勢頭和巨大產業潛力不容忽視。相對的,傳統出版業也由此面臨數位化技術帶來的巨大挑戰。傳統出版業如何依靠數位化信息和數據占領未來市場、謀求新盈利和發展模式,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重大問題。

    一方面,圖書出版單位總體規模相對較小,而在未來的競爭中,經濟實力將決定企業的話語權。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發展賦予了「內容為王」概念以新的含義,但幾乎所有的圖書出版社在圖書資源數位化整合集成過程中,扮演的只是電子圖書出版資源提供者。全國電子圖書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掌握在少數幾家非傳統出版單位的電子圖書出版商手中。這一點也使得傳統圖書出版社在未來的市場控制力上的弱勢。同時,在數字平台上,傳統的出版企業也已經失去占據網絡平台品牌的先機。

    數字出版發展尚存三大難題

    我國數字出版市場雖已取得巨大的進步,但中國整體的數字出版產業還受到現有的技術條件、閱讀習慣和版權等問題的制約。

    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版權問題。數字出版領域的版權糾紛由來已久,且呈愈演愈烈的趨勢。2007年「七位知名作家狀告書生」和「400位學者狀告超星盜版」一度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數字版權問題也成為業界的焦點話題。隨著數字出版市場的逐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自己在數字版權以及網際網路版權方面的權益。如何妥善處理這個問題成為數字出版行業良性發展的關鍵點。

    另外,由於數字出版物需要通過網絡下載和電子閱讀器才能夠進行閱讀,容易導致閱讀疲勞,也缺少紙質載體本身給人們帶來的審美愉悅。

    與此同時,製作電子出版物的技術到目前也沒有完全定型,因此電子出版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文本格式,數字出版機構難於開發通用格式的數字圖書,這也讓消費者無所適從。

    專家指出,數字出版的發展有待於從內容到技術提供商,再到消費者的整個產業鏈的共同努力,其出路在於不斷適應讀者的新需求。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數字出版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