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稀有金屬 資訊詳情
稀有金屬產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稀有金屬 2011-01-01 15:32:00

    2010年國家降低稀土出口配額,並開啟行業整合,從而在A股引起稀土永磁板塊風起雲湧的行情,造就了包鋼稀土等一眾牛股,市場在尋找下一個稀土永磁,目光瞄準稀有金屬

    「確保戰略性資源、掌控稀有金屬的定價權」將是中國對稀有金屬開採和出口進行整頓的主線條。以此為出發點,尋找A股中掌控稀有金屬資源的上市公司,並對其進行價值重估,不失為一條價值發現的路徑。

    「一般稀有金屬的上市公司市盈率都比較高,但我們認為不能以市盈率簡單衡量,還要看資源占有量和業績對金屬價格的敏感性。而另有一些公司,並不掌握資源,僅僅處於產業鏈的加工環節,也需要特別鑑別。」上海一私募投研負責人表示。

    以「錫」為貴。2011年2月15日,倫敦金屬交易所(下簡稱「LME」)市場上,3月期錫金屬的期貨價格創下32575美元/噸的歷史「天價」,而2009年3月的價格僅在1萬美元/噸左右。2010年以來,LME錫03(3月期錫期貨)的區間漲幅超過80%。

    與之相比,基本金屬價格則漲度相對較小。如LME銅03區間漲幅為27%,而LME鋁03區間漲幅僅為10%。其他稀有金屬也大多在過去的 12個月內漲多跌少。如銻的大陸市場現貨價格目前為88000元/噸,過去12個月內漲幅近100%。鉭、鎬、鎢同期也分別上漲190%、68.5%和 53.2%。

    與之相對應,則是2010年底以來,國家計劃對包括稀土、鎢、銻、鉬、錫、銦、鍺、鎵、鉭、鋯在內的10種稀有金屬進行收儲。

    定價權之戰

    「稀土保衛戰」後,包括鉬、鎢在內的眾多稀有金屬,都將面臨政策層面的整合。

    2010年以來,中央部委層面對稀有金屬的整合和出口政策密集而出。

    2010年3月國土資源部發布《2010年鎢礦銻礦和稀土礦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的通知》,兩個月之後再發布《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涉及到的稀有金屬包括稀土、鎢、錫、銻、鉬等。

    2010年7月,商務部公布2010年第二批稀土一般貿易出口配額,全年配額同比下滑39.52%,隨後引發稀土永磁板塊的爆發行情。10 月,商務部再發布《2011年農產品和工業品出口配額總量》,對包括鎢、錫、銻、鉬、銦、鎂在內的稀有金屬都為出口配額所限制。

    國內市場上稀有金屬價格隨之出現一輪行情。據天津稀有金屬交易市場提供的數據,2011年2月17日,國產0#銻錠的市場價格為9.3萬元 -9.4萬元/噸,而年初為8.45-8.5萬元/噸。同樣,銦3月合約的價格在3200元/公斤左右,而去年12月一度迫近5000元/公斤.而銦6月合約的價格已達5800元/公斤。此外,金屬鍺也在近期創下8600元/公斤的去年12月以來最高價格,今年以來漲幅在6%左右。

    對稀有金屬的關注,歐盟已經先行一步。

    去年6月17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對歐盟生死攸關的原料》的報告,提出歐盟稀有礦產原料短缺預警及對策,在其名單上的緊缺礦產原料就包括,銻、鈹、鈷、螢石、鎵、鍺、石墨、銦、鎂、鈮、鉑族金屬、稀土(包括鈧、釔和鑭系共17種稀有金屬)、鉭和鎢。這些原料廣泛應用於行動電話、鋰電池、光纖光纜和太陽能面板的製造工藝中,成為許多高科技產品和日常消費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動力電池、薄膜太陽能在內的新興產業,以及航天軍工產業等,將是未來稀有金屬應用的主要領域。

    而在新能源領域,核級鋯材是核電站堆芯結構的關鍵材料之一,隨著我國大力發展核電,核級鋯材需求也在增長;太陽能電池片以矽晶電池片為主,其他如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片、鍺晶電池片的產業化也在研究推進。

    鋰電池在動力電磁領域的迅速發展,也令其資源稀缺性進一步得到體現。

    地殼中鋰元素的比例約為0.0065%,其豐度在各種元素中居第27位。海水中鋰的總儲量達2600億噸,但濃度太小,提煉困難。

    中南大學化學電源與材料研究所所長唐有根表示,即便是鋰的成本和安全性的問題全部解決了,今後汽車領域用鋰電池替代汽油的話,也滿足不了全部的需求。「這相當於用一種緊缺的資源去替代另一種緊缺的資源。」

    在政策頻頻出手的背後,正是國家層面謀求對稀有金屬定價權的掌控。

    以銻礦為例,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簡稱「USGS」)的數據,目前中國銻的產能在15萬噸左右,而全球產能也僅16.5萬噸,中國占 91%。但從儲量角度,中國儲量僅79萬噸,而全球為210萬噸,中國僅占38%。同樣的情況出現在鎢,中國鎢的產能占據全球75%,而儲量占比僅 60%。更為讓人心憂的是,部分稀有金屬已到開採極限,最為嚴重的銻礦,根據USGS數據,按照目前產量和儲量,中國的資源保證年限僅為5.3年,全球也不過12.7年。銦、錫、鉬、鎢、鍺的全球資源保證年限,分別為20年、28.82年、40.6年、54.9年和61.4年,而上述稀有金屬,中國均貢獻了全球大多數產能。

     新興產業引擎

    對於十種稀有金屬的計劃收儲,民族證券研報顯示,「一方面,中國的這十種稀有金屬儲量均比較豐富,另一方面,這些稀有金屬均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高精尖領域,比如鉭在高端電子產品中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在航天、軍工中的應用。」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稀有金屬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