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加工工具機出口單價下滑
去年,工具機工具出口累計達到70.3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增長,與歷史最高的2008年同期水平71.3億美元僅一步之遙。分析出口數據,可以看出三個特點。
一是工具機工具月度出口額同比高速增長,但金屬加工工具機增速低於工具機工具產品增速。
二是出口產品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去年,磨料磨具小行業出口額持續高速增長,累計出口額已達15.3億美元,同比超過100%,與切削刀具、工具小行業成為工具機工具行業產品中出口金額最大的兩類產品,占工具機工具產品總出口額的44.5%。
在這兩類產品中,低檔磨料磨具和刀具等資源性、高能耗產品占有很大比例。而附加值相對較高的工具機產品出口占比卻越來越小,僅占26.3%。
2010年,工具機工具行業進出口較2009年同期均有大幅度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逆差大幅增加。逆差擴大的原因在於進口增長迅猛,而歐美市場需求疲弱,出口仍未恢復到2008年同期水平。
我國行業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沒有得到有效改變。
三是數控金屬加工工具機出口單價持續下滑。下降幅度較大的有臥式加工中心、龍門加工中心、數控磨床、數控沖床等。除人民幣升值外,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競相壓價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總之,工具機工具出口額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出現復甦跡象,尤其新興市場和亞洲市場增長較快,此外,上年基數低也是形成2010年高速增長的原因之一。
但同時,金融危機對工具機工具出口影響依然存在,形勢不容樂觀。國外市場疲軟、我國主要出口產品附加值較低、人民幣持續升值、生產成本增加等,使出口企業利潤大幅縮減。因此,加快出口產品結構調整仍是今後長期的戰略重點。
這反映我國功能部件、量具量儀市場容量巨大,需求層次劃分越來越細。而國內功能部件產業發展相對滯後。
協會有關人士認為,目前工具機工具產品進口高速增長,說明我國對中高檔產品需求巨大,購買力強勁。我國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在如何替代進口產品以及學習國外先進的服務理念上下功夫,實現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目標。
進口額居高不下短期難扭轉
2010年,國內工具機進口額與歷史最高的2008年同期相比還增長27.8%,創歷史新高。
這是由於上年基數較低,工具機工具,特別是金屬加工工具機有多個月度進口同比增速超過100%。一方面國產工具機工具產品還不能完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以及國家鼓勵進口,平衡貿易政策的實施,預計工具機工具進口額仍將在一段時期內居高不下。
一反常態的是,進口數控金屬加工工具機單價同比大幅下降。2010年,數控金屬加工工具機平均進口單價為14.2萬美元,而2009年為21.3萬美元,2008年為15.1萬美元。
協會有關人士分析認為,2009年國內市場主要靠國家重點投資項目拉動,對高檔數控工具機需求量大,造成單價與往年相比大幅提升。 2010年國內市場對各種水平產品的需求都大幅增長,特別是從日本進口低價位中端工具機增多,因此拉低了進口工具機平均單價。此外,國內功能部件產業發展滯後在進出口中也有跡可循。數控裝置、工具機夾具、金屬成形工具機用零部件、量具和量儀均出現進口數量增速大幅超越進口金額增速。